所谓格局大小,便是对事物的认知范围有多大。
站的得有多高,看的就有多远。
居于乡野,则目光拘于乡野;居于京城,则目光放眼天下。
在下请先生去京城,这当中便有一个先生的格局、先生学生的格局和在下的格局。”
书友先生望着这个俊朗飘逸的贵族青年,心中悠然升起一句:
果然是“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愿闻贾小友的格局。”
贾琏听到此时他忽然改了称谓,心中不由一动:
看来,此事已经成了七分了。
这位书友先生,做事十分慎重。
当时他将林如海的信仔仔细细瞧了好一阵,却不置可否,可见那时候他是持否定态度的。
后来在贾琏念了《忆秦娥》之后,他的态度仍然是暧昧的,所以他一直都没有阻止严焱对贾琏发难。
直到此时。
于是贾琏反而愈发恭谨:
“那在下就不遑多让了。
先生教书育人,无非是为了给国家培养人才,让这些有才之人‘治国安邦,策平天下’,让他们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既然孔圣人都说‘有教无类’,那么教育清贫子弟,和教育高粱纨绔,都是教书育人。
而且既然贵族子弟日后注定便会成为官员、掌握权力,那岂不是更须得有像先生这样的高人指引,才会对国家、对百姓更有利?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先生收了这些膏粱子弟的高额学费,可以增加藏书,可以以编书、抄书补贴这些寒门子弟,却不是好?
这些寒门士子,自诩清流,其实,所为者,也无非‘名利’二字。‘达而隐’、‘穷且坚’,读书只为陶冶情操者,凤毛麟角而已。
既然如此,让他们提前来到京城,扩充人脉,阅历,免得他们以会后被外物吸引而导致堕落。
至于说到在下的格局,便都在先生和先生学生的格局之中了。”
他这最后一句话,是想看看文友先生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