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京城一片繁华景象。
柏宇轩和南诗雅携手站在皇家藏书阁前,感受着这五年来教育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
全国识字率提前达到目标,百姓脸上洋溢着求知的渴望,这让他们感到无比欣慰。
然而,柏宇轩并没有停下脚步,他深知教育的普及不能只局限于繁华的都市,更应该惠及偏远地区。
他决定将教育改革的触角延伸到更远的地方,让知识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消息一出,却掀起了轩然大波。
以周大儒为首的传统文人势力强烈反对,他们四处散布谣言,声称偏远地区民风淳朴,无需接受新式教育,读书识字只会扰乱他们平静的生活。
这些谣言在民间迅速传播,给柏宇轩的改革之路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偏远地区的人们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新式教育充满了怀疑和抵触。
他们不理解学习新知识的意义,认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
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抵制柏宇轩派遣的教育人员的情况,将他们拒之门外,甚至恶言相向。
面对如此巨大的阻力,柏宇轩并没有退缩。
他深知,改革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
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最终实现教育的全面普及。
一天,柏宇轩正在书房研究地图,思考如何应对当前的困境。
南诗雅走了进来,看到他眉头紧锁的样子,关切地问道:“宇轩,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什么难题了?”
柏宇轩放下手中的地图,叹了口气,说道:“偏远地区的教育推广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周大儒等人……”
他话还没说完,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
一个侍卫匆匆跑了进来,跪地禀报道:“大人,周大儒求见!”
柏宇轩和南诗雅对视一眼,心中都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
“让他进来。” 柏宇轩沉声说道。
周大儒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冷笑,说道:“柏大人,你的教育改革是不是做得太过火了?”
周大儒一甩袖袍,怒目圆睁:“柏大人,你这般大举动,将新式教育强加于偏远地区,岂不是要将他们的文化传统彻底摧毁?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有其生存之道,何须你这般扰乱?”
柏宇轩站起身,语气坚定:“周老先生此言差矣,教育公平乃国之根本,岂能因地域而有所区别?难道偏远地区的百姓就不配拥有学习的机会,就该世世代代被蒙在鼓里吗?我意并非摧毁传统,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知识的阳光普照大地!”
两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屋内的气氛剑拔弩张。
周大儒拂袖而去,丢下一句:“柏大人,你如此一意孤行,早晚会自食恶果!”
面对周大儒的威胁,柏宇轩不为所动。
他早已料到改革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绝不会轻易放弃。
他立刻召集幕僚,商讨对策。
南诗雅提议:“不如让那些已经接受新式教育的孩子们组成宣传队,到偏远地区现身说法,让他们亲眼看看教育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