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也早早地来到了考场附近的一座高楼上,静静地观察着考场内的情况。他看到考生们专注的神情,心中充满了期待。他希望通过这次科举考试,能选拔出一批真正有才华、有抱负的人才,为蜀汉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考试进行得很顺利,考生们都在认真作答。李严在考场内来回巡视,不时地停下脚步,查看考生们的答题情况。他对这次考试寄予了厚望,希望能为朝廷选拔出优秀的人才,不辜负刘禅的信任。
时间过得很快,一天的考试结束了。考生们陆续走出考场,有的面带微笑,显然考得不错;有的则神色沮丧,满脸失落。刘禅看着这些考生,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无论考试结果如何,这次科举考试都将是蜀汉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严和其他考官们开始了紧张的阅卷工作。他们认真审阅每一份试卷,对考生们的答案进行仔细分析和评判。刘禅也时常询问阅卷的进展情况,心中充满了对新人才的期待。
与此同时,诸葛亮在长安也没有闲着。他到达长安后,立刻着手整顿军队,加强城防。他深知,长安作为边境重镇,时刻面临着曹魏的威胁,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他还深入了解当地的民情,安抚百姓,积极筹备粮草,为北伐做着最后的准备。
长安的城墙上,诸葛亮身披斗篷,望着北方的天空,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自己肩负着兴复汉室的重任,这一路必定充满艰辛,但他从未有过一丝退缩之意。“陛下,臣定当不负所托,早日北伐中原,实现您的心愿。”诸葛亮轻声呢喃道。
而在成都,经过几天几夜的紧张阅卷,科举考试的结果终于出来了。李严带着录取名单,来到宫中向刘禅禀报。刘禅接过名单,目光急切地扫过上面的名字,脸上渐渐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次科举,选拔出了不少优秀人才,朕很欣慰。李严,你此次功不可没。”刘禅笑着对李严说道。
李严连忙跪地谢恩:“陛下过奖了,这都是陛下圣明,臣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这些人才都是蜀汉的未来,希望他们能在陛下的领导下,为蜀汉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禅点了点头:“朕会好好培养他们,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只是这些新科进士初入朝堂,难免会受到世家的排挤,你要多多关照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