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邓郡当地人,特别是士族,还是知道张伯祖名号的。
陈仲听了这般缘故,佩服张伯祖的同时,却是注意到了张机话中的一处细节。
“挂着葫芦?”
张机点头,只当陈仲是对当年那位前辈感兴趣,事实上他自己这些年听着那位的故事长大,也是对其万分佩服。
“对!老师说,陈先生拄一支藜杖,杖头挂葫芦,葫芦里盛着能治寻常头疼脑热小病的药丸,遇到百姓求药,便赠送几粒。”
听了这话。
陈仲不由停下脚步,驻足原处。
悬葫施药。
这!
这是陈家的家风啊!
在仙门郡,陈家药铺的布幌上,就是画着葫芦。
那时的仙门百姓都知道,实在看不起病的时候,就去陈家铺子门外的葫芦里取药丸,当日必会有陈家人主动上门诊治、赠药。
陈仲少年时弃医习武,也曾在城中与一班恶少年从城东打到城西,从城下打到城头。
若无那样的实战,又何来日后的剑术通神?
只不过当年陈家的名声,在仙门郡实在是太好了,无论陈仲做什么,总有数不清的人帮他遮掩,陈仲便也投桃报李,不管谁家遭遇不平事,必定要为之出头。
直到那最后一任后汉朝廷任命的仙门太守……
陈仲出走,一走便是六十年。
再回乡,衰草白灰,人、物皆休。
如今乍然听到亲人的消息,不由得心神大震。
张机尚未察觉陈仲失态,继续道:“老师说陈先生当年必定无数次亲访时疫大起之地,否则断无那般多有关时疫之诊籍,晚辈仰慕陈先生为人,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