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番外篇

六子的一生 吸星月 2964 字 4天前

那一刻,黄河水奔腾而下,如同李白诗中所描绘的那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但这壮丽的景象背后,却是下五庄省人民无尽的痛苦与灾难。洪水过后,留下的是被淹没的一千九百万亩农田,曾经肥沃的土地,如今变成了一片汪洋。还有400余万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百姓,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洪水冲毁,亲人失散,心中充满了绝望与无助。据后来的统计,当时全国一共有44个县城遭受了这场黄河水灾,下庄、东山、古庄等地无一幸免,甚至有50万人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然而,武装部这条以水代兵的命令,虽然对侵略军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但其伤亡人数却不到七千人。而这场人为的水灾,却让国内五十万名无辜的下五庄省百姓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再也无法看到明天的太阳,再也无法与家人团聚。

更让人痛心疾首的是,下五庄省的百姓们怎么也想不到,这场水灾过后,紧接着而来的是一场更为严重的旱灾。而且,在那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中,至少有三百万的百姓被活活饿死。

在侵略军发起全面战争的第六年,七岔口下五庄省成为了两国对决的主战场。这里的人们,长期饱受战争的摧残,生活本就已经岌岌可危。然而,祸不单行,从当年春天开始,这片以农业为生的土地,几乎未曾下过一场雨。而下五庄省的土壤,本就适合种植小麦和玉米这些不耐旱的农作物。在干旱的持续影响下,庄稼根本无法正常生长,百姓们的生活再次陷入了绝境。

百姓们依旧每天虔诚地祈求上苍,希望能下一场雨,拯救他们的庄稼,拯救他们的生活。但上天依旧没有怜悯他们,一场雨都没有下。日子一天天过去,气温越来越高,大片大片的庄稼在干旱中逐渐枯萎,土地上的裂痕也越来越宽。百姓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年的希望就这样破灭,心中充满了无奈与绝望。

紧接着,旱灾之后,蝗灾再次降临。数以万计的蝗虫,如同汹涌的潮水,再次席卷了整个下五庄省。这些蝗虫疯狂地啃噬着秧苗,让本就因为干旱缺水而奄奄一息的庄稼,彻底失去了生机。黄河以及下五庄省沿岸地区的庄稼,同样未能逃脱这场灾难,整个地区的农业生产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这场灾难似乎没有尽头,一直到冬天,下五庄省都未曾下过一滴雨。大饥荒的阴影,笼罩着这片土地,百姓们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黑暗。灾荒刚开始的时候,人们还能勉强吃得上一些食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物越来越匮乏,他们只能以谷糠、野菜充饥。到后来,野菜也很难找到了,百姓们只能每天吃一顿饭,甚至连这一顿饭都难以保证。

为了活下去,百姓们开始卖土地换粮食。但在这样的灾年里,土地根本不值钱,卖出一亩土地,也只能换得一斗米。百姓们本以为,只要熬过这段时间,生活就会好起来。然而,他们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土地卖光了,粮食也吃完了,灾情却依旧没有过去。人们在饥饿与绝望中苦苦挣扎,饿的饿,死的死,整个下五庄省一片死寂。

在这绝望的时刻,无数的人们踏上了逃亡之路。他们拖家带口,一路上不停地走着,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活下去。在他们眼前,是大片大片躺在地上的人们,有的已经没有了气息,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这场灾难的残酷;有的则气息奄奄,眼神空洞,饥饿已经将他们折磨得不成人形,他们甚至记不清自己到底有多久没有吃上一口正常的饭了。

这些逃亡的人们,每个人手中都紧紧握着一个碗,那是他们吃饭的家伙,也是他们对生存的最后一丝希望。他们一路前行,所到之处,凡是能吃的东西,野菜、树皮,都被搜刮得一干二净。这些平日里连牲口都不屑一顾的东西,在那个时候,却成了无比珍贵的食物。曾经树木林立的平原,在人们的搜刮下,变得无比贫瘠,只剩下光秃秃的土地,被人们的脚步无情地践踏。

冬天的下五庄省,寒风刺骨。百姓们衣衫褴褛,由于长期饥饿,他们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经常走着走着就摔倒在地。衣服在摔倒的过程中,被撕扯得破烂不堪,那些破烂的地方,就这样裸露在冰冷的空气中,任由寒风肆意吹打。他们的鞋子,也早已被磨得不成样子,有的人甚至只能赤脚行走,那冻得通红的双脚,每走一步都仿佛踩在刀尖上。他们的头发上、脸上,沾满了灰尘和疤痕,那是他们在这场灾难中艰难求生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