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久远的时代,老百姓们全然依赖着老天爷的恩赐来维持生计。天公的每一丝喜怒,都紧紧揪着下五庄省百姓的心。只要天气稍有差池,未能风调雨顺,整个下五庄省从村落至郡县,都会陷入深深的忧虑与惶惶不安之中。毕竟,雨水对于庄稼而言,就是生死攸关的命脉。若是老天爷吝啬雨水,地里便难以有收成,没有收成,百姓们就只能陷入食不果腹的绝境。
于是,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每天都能看到下五庄省的百姓们虔诚地向上苍祈祷,他们双手合十,眼中满是对甘霖的渴望,嘴里喃喃念着,希望上天能降下一场及时雨,拯救他们的庄稼,拯救他们的生活。然而,上天似乎陷入了沉睡,对百姓们的声声诉求充耳不闻。从春到夏,整整一个漫长的季节,天空中竟未曾落下一滴雨。
随着夏日的到来,气温愈发炎热,那炽热的阳光如同无情的火焰,炙烤着大地。下五庄省大片大片的庄稼在干旱的折磨下,渐渐失去了生机,原本翠绿的叶片变得枯黄、卷曲,最终无力地耷拉在干涸的土地上。而土地,也在阳光日复一日的暴晒下,裂开了一道道触目惊心的口子,那裂痕就像大地狰狞的伤口,越变越宽,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场灾难的残酷。
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们,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明白,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终究还是降临了。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仅仅只是噩梦的开端。紧随旱灾之后的,是更为恐怖的蝗灾。一夜之间,数以万计的蝗虫遮天蔽日般席卷而来,如同一片黑色的死亡之云,瞬间笼罩了整个下五庄省。这些蝗虫所到之处,秧苗被肆意啃噬,原本就因为干旱而奄奄一息的庄稼,在蝗虫的肆虐下,变得面目全非,只剩下残枝败叶在风中瑟瑟发抖。
就连黄河以及下五庄省沿岸那些曾经肥沃的土地上的庄稼,也未能逃脱这场厄运。曾经那一片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如今变得荒芜不堪,百姓们最后的一丝希望也彻底破灭了。更让人胆寒的是,这场灾难似乎没有尽头,一直到了冬天,下五庄省依旧滴雨未下。一场空前绝后的大饥荒,如同恶魔一般,张开了它那血盆大口,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蔓延开来。
灾荒之初,百姓们还能靠着家中仅存的一点食物勉强维持生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物越来越少,他们不得不开始以谷糠充饥。那粗糙的谷糠,难以下咽,却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食物。再后来,谷糠也所剩无几,百姓们只能漫山遍野地去挖野菜。然而,野菜的数量也是有限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挖野菜的队伍,野菜也变得越来越稀缺。到最后,大部分时间里,百姓们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而且这顿饭往往还是清汤寡水,难填辘辘饥肠。
为了换取粮食,百姓们无奈之下,只能卖掉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可是,在这样的灾年里,种不出庄稼的田地又怎么能卖上一个好价钱呢?但如果不卖田地,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家人挨饿,甚至被饿死。在生死的抉择面前,百姓们别无选择,只能忍痛割爱,将土地低价卖出。当时,卖出一亩土地,仅仅只能换得一斗米。百姓们满心期待着,只要熬过这段艰难的日子,生活就会慢慢好起来。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土地卖光了,粮食也吃完了,灾情却依旧没有丝毫缓解的迹象。人们在饥饿与绝望中苦苦挣扎,饿殍遍野,哀鸿满地。
身处绝望深渊的百姓们,心中却始终怀揣着一丝希望,那就是活下去。因为他们深知,只有活下去,才有可能迎来转机。要知道,在这些灾难来临之前,下五庄省可是一个每年都能征收出三万斤粮食的富饶之地。而如今,却陷入了颗粒无收的悲惨境地,百姓们心中充满了迷茫与无助,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才能挨过这场痛不欲生的灾难。
回首那段历史,才惊觉衣不蔽体、饥不择食的生活,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没有粮食,百姓们就去挖野菜;野菜挖光了,就去剥树皮;树皮吃完了,甚至连泥土都成了他们用以果腹的食物。他们所做的这一切,仅仅只是为了不被饿死。然而,即便如此,他们的未来依旧被黑暗所笼罩,看不到一丝曙光。明天和死亡,就像悬在他们头顶的两把利刃,他们不知道哪一个会先降临。
时间回溯到600年前,那是边境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当时,整个中土国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局势岌岌可危。国内的许多地方,都在侵略军的铁蹄下相继沦陷。6月上旬,侵略部队一路长驱直入,直达七岔口,下五庄省也危在旦夕,眼看就要失守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武装部做出了一个令人痛心的决定——炸开东北方向的黄河大堤,企图以水代兵,阻挡侵略军前进的步伐。
接到命令的军队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挖通了黄河大坝。当时正值雨季,雨水混着黄河水,如猛兽般汹涌而下。那巨大的冲击力,仿佛要将世间所有的黑暗与污秽都吞噬殆尽。汹涌的河水咆哮着,原本只有几米宽的决口,瞬间被冲成了十几米宽。洪水如脱缰的野马,毫无阻挡地涌入了下五庄省这片土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