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崇祯皇帝也想着要收复大员,从天启年间南洋就数次和西班牙人荷兰人交战,虽然大都是明军赢了,可军费开支也是天文数字,到了崇祯年间,财政几乎破产,大明每况愈下,崇祯焦头烂额,明知南方沿海西夷虎视眈眈,却毫无办法,只能启用郑芝龙这样的海盗来勉强维持,朝廷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农民起义军和辽东建奴身上,于是也就让西班牙人荷兰人多少站住了脚。
此次神兵卫准备收复大员这个失地,对于崇祯来说意义虽然没有辽东大,但至少可以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并且在神兵卫的耳濡目染下,多少清楚了大员的重要性,再加上可以试着封建几个藩王,最重要的一个是不要朝廷出什么银两,所以他和朝臣都很赞同,一连下了几道圣旨,催着郑芝龙和福建沿海必须配合神兵卫,务必一举建功,也算是上下齐心同仇敌忾,对于穿越者来说再好不过。
事实上自从大航海时代以来,英国人,法国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发现了东方这块传说中的土地之后,对于财富的贪婪,使得他们不断冒险前来,先是错把印度当成中国,入侵占领之后才有了东印度公司,然后终于确定了中国之后,就是不断侵扰,但没想到的是,大明虽然病入膏肓,依然还有能力反击各种侵略,本来以为和印度一样,只需要几艘船几百人就可以征服,没想到数次海战,大败亏输,而欧洲各国离东方这个大国实在太远了,无法及时调动国内主力前来,再说此时欧洲也在不停内讧,所以给了中国几百年的自我安慰期,一直到近代晚清,随着远洋科技的发展,武器技术的革新,让这些欧洲强盗看到了征服中国的希望,于是一系列近代屈辱正式登场,当然里面最重要的还是中原先进文明被北方落后游牧民族控制,自我封闭,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的结果。
所以此时南海上是非常热闹的,英国人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互相争夺地盘,你来我往,荷兰人准备全部占领台湾,西班牙人也这么想,而葡萄牙人则占据澳门,英国人在看到广州的繁华之后,梦想在香岛附近建立一个殖民地,谁都想分一杯羹,当郑芝龙做攻台准备时,各路间谍分头告知自己的主子,其中西班牙人还派人来找郑芝龙,希望合作共同对付海上马车夫荷兰人,但被拒绝了,一个我泱泱华夏历来看不起外夷,二来他们多次败在自己手上,三来无论西班牙人还是英国人荷兰人都是屠杀南洋周边华侨的元凶!
穿越者早就在内部有过统一,对于西洋强盗是绝不手软,畏威而不怀德,赢者通吃的未进化完全的白皮思维,只有采取高压,不能让他没有翻身的机会,无论他们内部矛盾有多重,也只是表象,骨子里就是一个整体,所以也就没什么差别对待的问题,一视同仁才是正道,这一点对于大明来说,那绝对统一,至少大明朝廷那些官员根本就分不清什么是意大利人什么是荷兰人这些,对于他们来说都叫西夷,至于神兵卫出去打哪一国,没有多少人关心的。
小主,
四五月间,春暖花开,锦州暂时没有大的动作,很适合进行登陆作战,这次台湾之行是没有悬念的,整个台湾岛也就不到三千西洋鬼子,打这样的小规模军队,更像是为海军做实战演练,与后世动辄几万人的绞杀不可同日而语,没打之前就已经很清楚了,收复是肯定的,关键反倒是台湾当地未开化土着,也就是今后的治安问题,需要郑家付出很多精力,当然台湾开打也就预示着对整个西方战略开始了。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战略考量,那就是崇祯皇帝急于革新,肯定会遭到南方利益集团的反对,矛盾的激化只是时间问题,而占领台湾,统一东南沿海军政,就等于是给江南剧变兜了个底,无论将来江浙一带闹成啥样,都注定了他们必然失败,把所有祸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至少不能波及云南两广福建这些地区,因此表面看起来是收复台湾,内里也有巩固朝廷威信的意思。
太子朱慈琅在神兵卫学了一段时间了,对于天下的认识要比那些朝廷官员深刻,听说海军要收复台湾,马上要求加入范小武的海军,连带一些勋贵家族的公子也纷纷提出加入。
范小武和基地几个首长商量了一下,觉得封建王朝的公侯子弟缺少历练,也是直接导致王朝后期上层建筑严重脱离实际,瞎指挥,瞎折腾,加速王朝覆灭的重要原因,因此原则上不拒绝他们加入,当然这一切必须经过崇祯皇帝的同意,毕竟朱慈烺作为大明诸君,一切举动都牵一发而动全身,更不用说此去是风险很大的跨海作战,必定会遭到大臣们的反对。
朱慈烺在崇祯那软磨硬泡了好几天,越是离海军出发日期临近越焦急,他是铁了心要去南方,崇祯很矛盾,一方面鉴于自己从小缺乏帝王心术教育,回头看来吃了大亏,很多政策都是被东林党牵着鼻子走,所以希望儿子多历练,免得以后重蹈自己的覆辙。
另一方面无论是洪承畴杨嗣昌还是身边的王承恩都不愿意太子涉险,很多大臣包括翰林院都察院这些夫子联名上书,不让诸君出去,好些官员都来跪地请愿,什么国之根本云云,反正一句话,太子顽劣些倒没关系,就是不能远离京畿,更不能远涉重洋亲冒矢石。
于是崇祯找来高师成详细询问南洋情形,包括神兵卫诸位的意思,高师成对着世界地图和台湾沿海地图一一做出说明,同时简略介绍了西欧各国以及南洋岛国的国情,认为大明储君在这里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只有亲身体验一下外面的世界,方能为以后君临天下做好准备。
崇祯就冲着增广太子见识这一点,内心就已经默许太子出去,有神兵卫上百神兵护卫,谅也出不了什么大事,而那些有心跟去的公侯子弟,将来也必定是儿子的班底,一起去有利而无害,关键就是那群酸腐再怎么解释也不会松口,连自己身边近臣也反对,所以即使神兵卫做出了保证,崇祯还是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 「半年多来,一直在跑外卖,没办法,只能为一斗米奔忙,每天工作十二小时,实在没时间写作,在此对大家说声抱歉,实在抱歉!我会坚持写下去的,感谢诸位朋友的捧场!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