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即命人套车,要拉着一众人去县城。
族长打发自家儿子过来阻止李大顺的无理取闹,训斥他既已分家,就应一碗水端平,四个儿子都应尽心尽力,岂可因家事惊动太爷,罚李大顺祠堂面壁思过。
安排好家里的事后我又回到赵郡。
百户蒋虎为人贪财好色、好大喜功。各地占山为王者不计其数,我撺掇蒋虎剿匪,趁混乱中除掉他,暗中收拢跟随他的人。
元帅鲁秉山为人耿直,得罪了户部尚书,钱粮被克扣是常有的事,能领到十之五六就是烧了高香,一般就是十之三四,后来更是给他安上莫须有的罪名拿下。
乱世之中投军就是奔着能吃顿饱饭,结果军饷领不到,饭吃不饱,主帅又面临牢狱之灾,一时军心浮动。
我带人乔装成山匪,在半路劫下鲁秉山并鼓动他回去带领士兵随我反了。
他问我反了后粮饷军饷从何而来。
我告诉他军饷可以以战养战;粮饷吗,我有新粮种,收复附近县城后,可让百姓耕种,三个月后就有收成。
还有两种代粮种,俩月就有收成,到时百姓可自留七成,上交三成供军队吃用。
知他不会相信,我从行囊中取出红薯干、玉米粒、煮熟的土豆给他品尝。
同时告诉他,这天下只有我有新粮种,是上天派我来拯救苍生,真正的天选之子是我。
鲁秉山虽心有所动,但顾虑家中老小都在都城,只推脱考虑后再给答复。
我告诉他,他的家眷我都已妥善安置在元县,鲁元帅可先去探望后再做打算。
就这么靠着天时地利把鲁秉山忽悠到我的阵营里,当然也少不了许下待天下大定,我与元帅共享富贵的瞎话。
拉起队伍举起造反大旗后,李家族人怕受牵连,开祠堂把李大顺兄弟这一支除族。
宗族这玩意我不在乎,可李大顺兄弟及后人却犹如天塌地陷,做为补偿我免费指导他们种玉米红薯土豆,并承诺免收一季的赋税。
我命人张贴告示写明我李迟另立门户,与李家峪李氏族人从此不再是同宗。
娶妻时我已二十七岁,魏氏若兰是致仕赵郡郡守的侄女,二九年纪,如花似玉。婚后倒也过了几年蜜里调油的日子,她给我生了二儿一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后来大局已定,我登基为帝,昔日跟随出生入死的将领都赏赐了爵位。族里出力的兄弟我也封了王。
可朝堂上的暮气沉沉、陈词滥调让我不舒服,只要提出一件不合他们心意的政策政令,他们不是推诿扯皮就是推三阻四。
朝堂上的不快还能忍受,可是回到家还要听魏若兰替魏家族人要封赏,实在不能忍受,更可气的是孩子们在我面前也替魏家人说好话。
魏若兰一哭二闹三上吊,哼,真当我没脾气吗?我告诉她,这江山是我一刀一枪拼下来的。
魏家是个大族,有人有粮,没成事前既不出人也不捐粮,江山稳固了倒蹦哒出来要官要爵位,他们倚仗出了个皇后就想蹬鼻子上脸,谁给他们的勇气。在你心里娘家既然重于你亲生的孩子,那就别怪我狠心。
我下旨令二皇子李卫过继给李大壮为嗣孙,贬为庶民。
公主李书瑶嫁回魏家,所嫁之人不得出仕为官,魏家族人往后想要为官那就科考。
皇后一心为私,不堪重任,念其生育有功,就在坤宁宫好生静养,不得出坤宁宫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