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几位同窗踏上游学之路,出了县城不足百里就遭贼人所抢,赵文华被射伤。我们狼狈而回,商议后去衙门报官。
听了我们几人的禀报,县太爷刘赫叹谓有心无力,手里无兵无钱无粮,空有一腔热血空有一腔热血啊!
我还是想的过于简单了,以为县太爷纵然不愿也要做个样子,谁知他就是感叹一番不得志,就是不提剿匪。
我一气之下,只身去了赵郡投军,这一世圆了参军梦。
参军后才发现将领也是贪赃枉法、粗暴不仁,我承认自己的选择错了。
在赵郡待了俩月,新兵因吃不饱偷偷跑了一半,我也想跑,后来想想来了一遭连个生死之交都未交上又有些不甘,就咬牙坚持下来。
剿过匪争过地盘,因打仗总是冲在前头升为弹压,我就有些想法,想做出番事业来。
这时接到李有福托人带来的书信,李有财要成亲,问我可愿回去。
我告了假,带着积攒的银两先去县衙问明买山所需的流程后,才赶回李家峪。
翌日,县丞带着俩差役来到李家峪,草草估量了我所居住的山,要价五百两。
我奉上三十两谢银,感谢县丞不辞辛苦来到这荒山野岭,另又酬谢俩差役各十五两。
低声询问买山银两可否通融些,这价银……
县丞意会,笑着说一座石山三百两足矣,约好日子换契。
买山之事未与族中商议,族长自是不悦,带着一众族老上门问罪。
我拿出官印放在桌上,他们立刻鸦雀无声。
“小子买山按理应告知里正与族长,后来想想李家峪如今还是县太爷管辖,索性回乡前去了县衙报备要买山。小子请问几位,这李家峪县太爷的命令还管用吗?”
几位族老虽有不忿之色,但不敢出言驳斥。
族长问我官印从何而来。
我大大方方告诉他,我如今在赵郡鲁元帅麾下任职。
他又问我买下山,可许族人上山打柴。
可,但得等我圈起来山后才准打柴。
族长长叹一声,带人离去。
李有财成亲我给了他二两银子,并让李有福在山脚下竖起木牌,写明此山有主,未经允许不得入内。
去县衙换好红契,顺便去牛马市场买了二十个奴仆回来,指挥他们打木桩用荆棘圈出能用的地儿。
盖起茅草屋,教他们种玉米、红薯、土豆、西红柿辣椒。
期间李大顺领着李大伯几人上山,让我给他几个人帮着种地。
我告诉他父慈子才孝,你当年把个五岁的孩子分出去,可想到他可否能活下来,咱们父子情分已尽,你百年之后我会披麻戴孝送你,别的你就不用想了。
他说要去县衙告我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