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道家智慧:心斋

明空心语 明空如月 1892 字 11天前

E、心斋

“心斋”一词,出自《庄子.人间世》:“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庄子是个非常幽默的人,他经常把孔子和其弟子“请进”他的文章中,“借你口中言,传我心中意”,这一篇也是如此。所以文章的颜回之问与孔子之答,其实都是在替庄子表演而已。

颜回向孔子请教:敢问老师,到底什么是心斋呢?

孔子回答说:权且举例说明如下。假如你能够非常专注专心地聆听——注意,不是仅仅用耳朵(耳根)去聆听,更是用心去聆听,然后更进一步的,不是仅仅用心去聆听,更是用气(真息)去聆听。而且听的时候,耳朵(耳根)要专注地停在“聆听”上,心要专注地停在“聆听之心”上。“气”(真息)是什么意思呢?“气”(真息),就是心虚到了极点,“无心”而任凭“物”自来自去的真息状态——此时外呼吸已断,而内在非常精微的真息(犹如胎儿在母腹时的呼吸——内呼吸,也叫胎息)开启。在真息的状态下保持聆听之心,且专注于此聆听之心,就可以进入生命本体之“道”——生命本体之“道”,别无其他,唯是“集虚”而已——所谓的“虚”,也就是上面说的“心斋”。

庄子真是一位修道大师,修道、入道、见道的方法,仅仅用了短短的几十个字就全部说清楚了。

庄子在这里阐述了一种非常独特的修道方法——心斋,根据其阐述的内容也可以叫做“聆听观心法”。

聆听观心法是笔者非常推崇的方法,包括曾在文章分享的念佛观心法、念诵观心法、观照寂静自我引导流程等,本质上都属于聆听观心法。所以,要掌握聆听观心法的要诀,庄子关于“心斋”的阐述不可不读。而且读了“心斋”就可以知道,庄子才是中华心性智慧“耳根圆通法门”的鼻祖——要知道,佛法经典要到庄子写作《人间世》300年之后才传入中国呢!

“心斋”一词非常形象而传神地表达出了其智慧内涵:

1)首先,修行训练的主要对象是“心”,而不是身体。这也是中华心性智慧的共同特征,即专注于心灵的修行与训练。

2)其次,斋,既有“空间”指向的含义,也有“使其虚静、清净、素净”的方法论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