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种突破呢?之前说的“敬”修法可以,而本节说的“诚”修法同样可以。
《中庸》中涉及“诚”的内容很多,这里仅选几例——
Ⅰ、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Ⅱ、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Ⅲ、诚者,自成也。
《中庸》之核心精神虽然是中庸之道,然中庸之道之实践工夫,其核心却是一个“诚”字。
所以,《中庸》中非常重视“诚”的修行,反复多次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诚”对于修行中庸之道的重要意义。
那么为何“诚”如此重要呢?其实说白了也很简单,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对于自己的真诚、诚实都做不到,那还能做成什么事呢?
儒释道的修行都是一种以“内圣”为根本的修行,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真诚、诚实去进行这种修行,又如何能实现生命的升华达到“内圣”的境界呢。
而如果一个人有矢志不渝追求“内圣”的至诚之心,那么“内圣”的境界就不再遥远。因为,“诚则明矣”,只要始终心怀至诚之心去追求“内圣”,那么“内圣”的智慧境界就必然会显发出来、显明出来,乃至赤裸显露,光明无量。
何以能够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