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儒家智慧:主“敬”法

明空心语 明空如月 1586 字 11天前

B、主“敬”法

“敬”是儒家十分重要的修己体仁工夫。“修己以敬”、“居敬”,是很多儒家往圣先贤力推力荐并躬身力行的工夫。

“敬之一字可通神”,“敬”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秘密呢?

“敬”,即是将心中所信仰之真理以及此真理的载体、象征等,于自己的心中高高举起,敬仰之,敬畏之,以其精神为生命之标杆,“见贤思齐”,从而借助这样的方式使自己的生命不断升华,不断向信仰的目标靠近。

但这还不是“敬”更深层的秘密。更深层的秘密则在于——

“敬”是以心为本体,以“敬”为方法,让自己的心始终处于“敬”之状态的一种实修训练。“敬”之中同时有“止”,有“静”,有“虚”,有“定”。

“止”,即是停下感官对外在事物的追逐,而将注意力收回到自心之内。

“静”,即是将注意力收回到内心之后,让心本身静下来,让纷飞的妄想静下来,让心中的各种思虑、分别、妄动静下来。让心处于一种非常宁静的状态。

“虚”,是指当心静下来后,慢慢地解除自己对身心内外一切“眼耳鼻舌身意”和“色声香味触法”的执着,即“虚己”——对自己的念头、情绪、思想、感受、情感等,悉皆“虚”去。

“定”,当心进入高度的虚静状态后,一直保持在这样的状态中。

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敬”是要一直都在的。它既是目标,也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