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视角学实践次第
视角学之实践次第,总体上而言包括三大部分:认知视角、训练视角、妙用视角。每个部分包括三个次第:初阶训练、中阶训练、高阶训练。
1、认知视角之初阶训练
先说第一部分:认知视角。
视角学所说的视角,本质上而言是生命视角,生命就是视角,视角就是生命,而不是在生命之外另有视角,也不是在视角之外另有生命。
所以视角学实修训练之初阶训练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一些方法的训练,使修行者切身体会到自己的生命就是一个鲜活的视角,别无其他。
在此过程中,按照方法进行训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训练中多加体会,以体会到自己就是一个鲜活的视角为目标,目标达成,即可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
因此,此初阶训练也可以称之为生命视角导引训练。
1)直觉法
直觉法最直接,最简洁。生命所有的见闻觉知,都是生命视角之作用。生命视角,既有本体之意,也有从本体生起的作用之意。所以直接体会生命就是一个非常鲜活的视角,是最直接、最简洁的方法。也可以说,这仅仅是视角的一种转变,从之前自动自发地使用着视角而不觉,转变为清晰地觉知到自己的所有一切见闻觉知无不是生命视角。并进而体悟到,生命就是视角,视角就是生命,无二无别。所以这是一种直觉法,即直接觉知、体会、体悟到生命视角,而无需借助任何方法间接导入。
2)直观法
直观法与直觉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直观法,是直接将自己感知到的所有一切,都观为是在视角中映现的一切。这种方法是通过视角与视界的关系而反观视角。自己感知到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呈现在“视角”下的“视界”。而能够呈现“视界”的即是“视角”。视角虽然不能直接“看见”,但可以通过视角对视界的“呈现”而悟见。
3)观想法
当使用直觉法和直观法感觉有难度,以至于感觉无法下手的时候,则可以借助观想法。
将自己的生命观想为一面无形无相的“镜子”,然后将见闻觉知到的所有一切现象,观想为投射在此“镜子”中的鲜活的影像。然后将重点放在对“镜子”的观想上。观想清楚后,即可将此“镜子”认知为鲜活的视角。
4)感官觉知导入法
上面三种方法都是整体性地导入视角,即导入视角之全体。如果感觉这种整体性地导入法自己训练起来有困难,那么也可以从“局部视角”导入,即以各种感官为媒介进入导入。
●通过视觉导入
视角,其最原始的本义即是视线的夹角。因此通过视觉进行导入是最便捷的方法。
通过视觉导入,即在看的时候,深入体会“看”本身即是一种“视角”。
“看”的方向、角度、关注点的变化,则都是“视角”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