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倒也不必一下子拿一半家产来置船。”
说起这个,江清又开始肉疼了。
“小财不出大财。”江清还在犟嘴。
“清哥儿,你可是瞒着我什么?”
这让江清怎么说?说,外面的世界精彩着呢,再不赶紧把握机会融入其中,就要被时代抛弃了?
“相公,我们这附近的乡里,不是有不少人过番了吗?有回来的番客讲到,如今的海外,众多夷人亦商亦寇,商路繁忙得很,海上贸易进行得那是一个如火如荼!”
“故此,你就心动了?”
“这是其中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交流!能出来混的,能是善茬?总得有过人的东西,才能征服那浩瀚大海吧!我就听说,他们有一些先进的知识和技术,那些番客见了,都大呼厉害!”
杜子远听了,若有所思。“你是想通过贸易,与他们交流学习这些先进的东西?”
江清猛点头称是。
“哪怕学不会,去找一些优良的种子,或者是一些能抗饥的新物种,带回来,种植成功了,也是功劳一件,对不对?”
杜子远失笑。
“清哥儿,你未免将事情想得太过简单。”
“嘿嘿嘿,你别太小看我!”江清朝他挤眼,给他一个你懂的眼神。
杜子远被江清逗笑。
“唔,你厉害,连时大人都愿意帮你。”
当初定制海船,走的是时大人的路子。一开始,江清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毕竟,如今南边时有倭人侵扰沿海村庄,朝廷对于海禁一事,态度摇摆不定。
番商虽然还能在羊城收泊交易,但日后就难说了,指不定哪天说禁就禁。
谁知,时大人竟然非常支持江重金购买海船。
时大人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当今太子的态度。
再联想到当朝皇帝的年纪,都已经半只脚踏进坟墓了,天天只管寻仙问道。
虽然还是一如既往地宠幸宁贵妃母子,但想必那些宗亲和能臣,也不是吃干饭的。
嗯,拼了!
于是,就有了后来江清花光一半家财买海船的事。
既然要搞海运,那就得有所准备。
好在,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