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626 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程知节亦参与其中。玄武门之变后,拜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享受实封七百户。
4. 唐朝建立后的仕途:
贞观元年(627 年),授使持节都督泸、戎、荣三州诸军事、泸州刺史,曾镇压铁山獠人叛乱,获赏赐绢二百匹、御服玉带一条。
贞观七年(633 年),拜左领军大将军。第二子程处亮封东阿县公,授驸马都尉,迎娶 10 岁的清河公主。此后历任多种官职,如检校原州都督、蒋王府长史等。贞观十一年(637 年),被授为普州刺史,改封卢国公,真食七百户,子孙代代承袭。不久,又使持节都督幽、易、檀、平、燕、妫六州诸军事、幽州刺史。
5. 晚年出征与结局:
显庆元年(公元 656 年),程知节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击其歌逻、处月二部落,斩首千余级。在战争中,因副大总管王文度嫉妒前军总管苏定方的功劳,劝说程知节不要急追敌寇,导致唐军贻误战机,又在恒笃城屠杀归降的胡人。回师以后,事情败露,王文度因矫诏当死,特除名免职,程知节因逗留不进及不努力追敌,减死免官。
虽然不久又被朝廷起用为刺史,但程知节气短,上表辞官。麟德二年二月七日(665 年 2 月 27 日),程知节在怀德里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七。李治下诏追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于昭陵,谥曰襄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上对程知节的评价较为正面,他勇猛善战、忠诚正直,为唐朝的建立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程知节的形象也常常被塑造为性格豪爽、重情重义的猛将。
虞世南(558 年 - 638 年 7 月 11 日),字伯施,越州余姚人。他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生平经历:
早年学习:虞世南出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他自幼勤奋好学,曾跟随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智永法师学习书法,后又与兄虞世基一起跟随《玉篇》的作者顾野王学习,兄弟二人学习刻苦,甚至顾不上洗脸梳头。
陈隋时期:陈文帝高荔行召虞世南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隋文帝杨坚灭陈后,虞世南兄弟二人同入长安,名声大噪。在隋朝,虞世南被授秘书郎,成为隋炀帝的文学侍臣。但隋炀帝喜爱他的才华,却讨厌他过于刚直的性格,所以虞世南始终不受重用。
初唐时期:武德四年,李世民灭窦建德,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转记室,与房玄龄、褚亮等同封为秦府“十八学士”。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拜虞世南为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等职。
2. 主要成就:
书法方面:他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在日本,欧阳询、褚遂良和虞世南被称为“唐初三大家”。其书法继承二王传统,风格外圆内方、细大不捐、平和圆融,被评价为“内含刚柔”。代表作品有《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序》《汝南公主墓志》等。
文学方面:虞世南私人修纂的《北堂书钞》是现存最早的古类书之一。他的诗歌留存虽不算多,但体现了诗歌发展的隋唐之变。诗歌风格清新雅正,意境优美,如《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以蝉自喻,表达了自己的高尚品格。
政治方面:虞世南以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深受唐太宗李世民敬重。他多次直言进谏,对唐太宗治理国家有一定的影响。
3. 历史评价:虞世南在历史上受到很高的评价,唐太宗李世民曾称赞他“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后世也对他的书法和文学成就赞誉有加。
虞世南的一生,历经陈、隋、唐三代,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