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因此德军防御者会有感觉苏军进攻时人极其的“厚”,感觉怎么杀都杀不完(在东线狙击手等士兵回忆录中都有展现)。
中后期,苏军装备逐渐变好,指挥艺术也有一些进步,虽然仍然集中兵力在突破方向上,但是冲击时把更多的团展开在了第一线,减少了第二线的团数量,这时的德军会感觉苏军兵线极其的“宽”,因此感觉多。
并且后期苏军战役支援兵器的数量多到丧心病狂,因此会在进攻开始前频繁的进行大规模武力侦查,德军忌惮与苏军的火炮,经常会在炮击时撤出一线阵地,很多情况下苏军会凭借武力侦查就占领了一线防御阵地的诸多关键点,战斗开始后德军自然会觉得四面八方都是毛熊人。
即使是这样,苏军的人力仍然在逐步枯竭,实际上,1945年毛熊军队的武装力量人数也终于出现了下降。
但是苏军的装备数量却真正的达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因此苏军活用筑垒地域这种模式,将一个师的火力兵器加强与一个团,在非突击地段大兴土木构建堡垒展开火力兵器,把多出来的人优先补给到快速兵团和近卫军中。
而快速兵团和近卫军在反击阶段主要被投入在了突破敌军防御纵深或者迎击德军装甲部队的作战任务中,这也就造成了德军在苏军突破地域永远都会感觉苏联人多。
第三,上面只是分析了为何在一线苏联能集结起来更多的人力物力,这往往能导致德军的后撤或者苏军的战斗合围,但是43年秋以后,苏军越来越多的能达到战役合围。
要知道,苏军不像德军,装甲部队里掺机械化步兵(一个装甲师里面一团坦克,两团装甲掷弹兵(虽然只有一个营-二个营半履带化)),毛熊更多的是纯坦克装甲旅成装甲军的组织结构,导致苏军装甲兵可绕可突但不可强攻,强攻终究是步兵的活。
因此苏军快速兵团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机械化军和骑兵部队这种装甲兵,机械化步兵,自行火炮的大杂烩。
他们攻坚能力强,机动力出众,而机械化步兵的装甲车,基本都是美援,可以说,美援对于后期苏军的大纵深进攻,有着重大的帮助作用。
但是,快速兵团只能扯碎战线,拉出战机,并且快速兵团的摩托小时和油料都是有限的,”装甲力量的唯一防御力就是来自于机动“,真正完成战役目标,还要填上快速兵团扯出来的空档,才能掐对面补给,吃对面的军队。
同时和己方快速兵团建立联系给他们送上宝贵的补给让他们重新前进或者有机动力撤出战斗。
而填这些空子,还是要靠苏军的诸兵种集团军,就是那些骡马化偶尔近卫了能坐坐车的步兵来完成的。
但无论是步兵还是装甲兵,补给基本都是来源于铁路线,失去补给的军队很容易丧失突击力和行动力,其实这也就是XTL提出堡垒方案的一个重大原因。
只要我有兵你的铁路枢纽,即使他们深陷重围,我也还有翻盘的希望。
毕竟卡车跑公路是很难保证前线足够的补给的。
更何况东线能用的路往往都是沿着铁路枢纽放射开的,因此在实际进攻中,为了维持补给,双方很多情况下要消耗摩托化部队宝贵的摩托小时来重新让一线突击力量重获活力。
但是几个因素的存在让苏军能够打破这个窘境,在后期双方战法成熟,火力投射能力极强的情况下克服诸多补给上的困境。
对毛熊指挥部来说,给养问题是很次要的,因为他们的士兵实际上不依赖于军队的食物供给。
别国军队几乎把野炊车奉为神明,对毛熊士兵来说,如果它偶然看到炊事车,也表示欢迎,但是如果没有它,也可以几天、几周地过去,他们有一把玉米或大米就很满足了,甚至说大自然能提供给他们什么,他们就享用什么。
他们是非常能适应自然条件的。
毛熊军人是进行伪装、掘坑、挖洞等土工作业的能手。
在一般短得出奇的时间内,他完全可以藏到地里去,采取挖洞或巧妙利用地形地物的方法,使你几乎找不到他的阵地。
毛熊军人非常善于掩蔽,适应大地的环境并进行周密的伪装,从这方面看,俄军是加倍危险的敌人。
有时甚至经过长时间的仔细搜查,都发现不了他们的阵地。
因此,甚至在已经没有敌人的地面上,也要倍加小心。“
毛熊的一个特点是,即使是他们的坦克师,所拥有的车辆也要比西方军队少得多。
如果把这归咎于毛熊汽车工业的生产能力差,那是错误的,因为即使是装备有马拉运输车辆的步兵师,其牲畜和四轮货车的装备数量也是很少的。
而且,毛熊任何一个团或师在人数上,都大大低于西方军队的同级单位。
但是,毛熊任何部队中的战斗分队的人数,却同西方的水平差不多。
这是因为他们的后勤和行政管理机构的人员要少得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毛熊除注意保持军官、军士和专业人员的额定标准外,不会为争别的人员名额而伤脑筋。
当部队需要补充时,往往要补充大量的士兵。
红军的后勤机关不要担心服装、帐篷和毯子以及西方军队认为十分重要的其它物资。
在部队开进中,他们可以丢开给养不管,因为部队是“就地取食”的。
补给部队的主要任务是运送油料和弹药。
甚至这些物资也时常用战斗车辆来运送。
在毛熊的摩托化师里,士兵除了他自身携带的东西以外,再没有别的行李。
但是,士兵却常常挤到运送油料或弹药的车上,聊以代步。
缺乏运输汽车有双重的影响:战术上的和精神上的。
由于摩托化师的车辆比西方军队少得多,因而它行动起来更加灵活,而且便于指挥、伪装和铁路输送。
精神方面的影响也值得注意。
每个西方士兵都与后勤休戚相关,因为后勤可以给他们带来食物和使他们得到安慰的东西,这样就使他们的艰苦生活能够过得去。
若某部队在战斗中被歼了,幸存者常常聚集在野炊车或载有辎重的火车周围,一方面躲进一下,再者可以找些安慰物。
甚至开小差的和患弹震休克的人通常也会以某种借口出现在这些地方。
这一点跟俄军士兵是不一样的。
俄军士兵只有他的武器,后方没有什么吸引物,没有野炊车,也没有行李车,能保护他的只有他的火炮、坦克或机枪,如果他失掉这些,就等于失掉了一切。
如果是负伤到了后方,迟早也要再次被召上战场。
这就是俄军装备车辆少给他们带来的重要好处。
深明其士兵的心理,并正在设法变其弱点为强点。
相比起毛熊人,英国人就幸福多了,基本上民众吃什么,军队基本也就吃什么。
早在一战开始的的时候,英国出于稳定人心的需要,没有采取配给制,但他们后来被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给上了一课。
到了1917年12月,他们终于开始实施强制配给制。
不强制不行了,当时英国国内的小麦存量只能维持6周了,很快,黄油、肉、糖类也进入了配给范围,要不是德国及时投降,英国绝对要爆发一波粮食危机。
有了上次的教训,英国在二战爆发之际果断开始配给。
首先在1939年9月,最先进入配给范围的是汽油。
接着,粮食部和剑桥大学的一批学霸搞了一个实验,测试了一下“假如德国潜艇完全把运输线掐死,英国能否靠国内粮食生产扛过去”的课题。
接受实验的人在获得定量食物的同时还要模拟战时劳作等活动。
实验证明,只要分配合理,英国是可以顶过这一波的。
有了这组高度秘密的数据作为支撑,英国于1940年1月8日开始对黄油、培根、糖进行定量供应。
1940年底,愈发猖獗的德国u艇已经将英国的72.8万吨谷物和肉类在海里打了窝。
当年的最后三个月,有15.9万吨粮食没能到达英国。
不得已,英国人的食物配给清单越来越长。
1941年3月,肉类开始实施配给。
7月,油脂和茶开始定量供应。
8月,除了蔬菜、面包、鱼、水果等少数品种,其他能想到的日常食物全部实施配给。
鱼和水果虽然不受管控,但是出海捞鱼会遇见德国人,在果园种果子会看见德国飞机,外边运水果过来会看见德国鱼雷。
这导致这两种产品的产量直线下跌到战前的30%,价格也蹭蹭往上涨。
据说,在战时出生的英国孩子们没见过香蕉这玩意,他们认为这是传说中的水果。
啤酒作为鼓舞士气的重要物资没有被管控,但由于缺乏劳动力和原材料,啤酒的产量质量双双下跌。
除了吃的之外,衣服、肥皂、纸张全部被纳入管控范围。
这个时候,几乎所有的家庭无论贫富都不能想旋啥旋啥。
居民们只能带着粮食部统一印发的配给簿,根据里边的兑换券去兑换食物或生活物资。
这玩意儿人手一个,包括丘大爷。
标准方面,战时成年公民每人每周最高标准为227克培根与火腿、454克糖、113克茶叶、1先令2便士的肉类(540克,一斤多点)、227克奶酪、227克黄油、340克人造黄油、85克猪油、1个鸡蛋、1点7升牛奶。
糖果和果酱按月配,每月标准是454克。
最低配给标准的话,上述所有数据至少砍一半。
儿童、孕妇、慢性病人、素食者、特定岗位工人的配给簿和别人不一样,他们会有额外的配给量。
新鲜水果和鸡蛋牛奶优先供应孕妇和儿童,素食者用其他食物顶替肉制品。
军队的配给量,除了男性军人每周的肉类为2.4千克,糖850克之外,其余与平民差不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开始,饭店不受配给制的约束,有钱人们可以疯狂下馆子旋饭。
这一不公平的现象到1942年5月得到了纠正:公共餐饮每顿饭不得超过3个菜,且只能有一个荤菜,荤菜只能是一种肉类。
除非特别许可,所有饭店不得在晚十一点到次日五点营业。
每顿饭价格不允许超过5先令,超级无敌豪华巨型饭店可以另收费。
英国政府还在学校和教堂设置了2000个所谓的“英国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