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坦克(1w)

英国人在1939年取得了一把加兰德,并将其命名为YSL。

这个称呼当然和当代某着名品牌没有关系,其只是扬基佬的自填装步枪的简称。

英国人最终决定在当前的战局之下,转产加兰德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三万八千支加兰德也在租借法案之下运输至了英国,但大部分被配发至了四线部队国土防卫军。

这也导致了一个非常具有讽刺情况,即英国陆军发现他们的轻武器甚至不如由老幼病残组成的国土防卫军的先进。

随着德国和小本子的相继投降,世界大战落下帷幕,但在高丽半岛北边的金子决定对南边的李子发动袭击,高丽战争就此爆发。

作为棒国的盟军,丑军也随之开始作战,加兰德也被投入了战斗。

小主,

就像二战那样,丑军上下对加兰德极为满意。

在陆军所有的武器之中,加兰德对极端寒冷的天气最有抗性,无论是结冰还是起霜都不会过度影响到武器的可靠性。

但加兰德也不是没有问题,她那极具特色的“叮”不仅会提醒使用者换弹,据说也会吸引敌人的注意。

所谓无风不起浪,关于加兰德那标志型的“叮”一声导致的后果最早记载于太平洋战场。

罗耶·F·顿拉普在他的书中提到,这和微波炉一样的响声会在弹夹弹出时发出,他个人认为有不少丑国士兵因为这个响声付出了生命。

小本子会在听到声音之后跳出掩体进攻,而丑国士兵这时正好在装弹,所以无法及时反应。

他提到阿伯丁试验场尝试开发了一款塑料弹夹,普通士兵则用弹夹敲击钢盔模拟这一声音来引诱小本子。

这一传言在朝鲜战争中更是愈演愈烈,来自陆军第2师韦恩·斯蒂芬如此说道:

“M1的一个缺陷在于它在最后一发子弹打完之后弹夹弹出时发出的噪音。华人知道这个声音代表着什么,如果他们足够近就会向伱发起冲锋。”

尽管有如此多的证词,加兰德的“出前一叮”导致的后果也许没有其中描述的那般致命。

其最主要的原因可以分为3个。

其一在于战场上的噪音等级完全可以掩盖住加兰德的退弹声:近距离的枪声约为145分贝、手榴弹爆炸约为165分贝、迫击炮的爆炸声约为190分贝,2000磅炸弹爆炸的声音则超过了200分贝。

所有没有听觉保护的士兵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至少耳鸣声会伴随他们很久。

事实上,他们如果可以听清指挥官的命令并执行它们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其次,和使命召唤不一样,步兵不会单独行动。训练有素的步兵会以小队为单位行动,并且不会在不需要极端火力时同时开火。

所以当一个步兵需要换弹时,他的队员完全可以掩护他换弹。

最后,即便你凭借着超人类的听力听到了不远处的叮一声,而且这个倒霉蛋还是一个单独行动家伙,你依旧不会有太多机会去干掉他。

得益于友善的设计,加兰德的弹夹可以被储存在一条腰带上,而换弹花不了太久。

对于一个不太熟练的人来说,3至4秒便可以完成换弹——这意味着,只有在双方极近时,对手才可能得到可趁之机。

而且上面提到的解决方案也充满了纰漏。

塑料弹夹没有任何现存的实物,也没有文件证明其存在;根据当代加兰德使用者的说法,弹夹撞击钢盔的声音也和那一声“叮”存在很大区别。

历史局限性存在于任何工具,加兰德也避不开这一问题。

缺少一个弹匣和全自动发射功能着实让它变得越来越落伍,更何况弹药也有不小的问题。

随着战争的进一步发展,小口径中间威力弹成为了新时代的标准,加兰德步枪尝试以M14的形式更上时代的步伐,但斯通纳的AR-15系统证明了其历史优越性。

但M1加兰德步枪仍是二战中最好的步枪。

在丑国强大的后勤支援下,半自动步枪极大的增加了丑国步兵班的火力密度。

加兰德在设计时就以简单可靠为目的,不仅仅让加兰德能以大量的产量武装了整个丑国武装力量,更让她成为可靠度极高的武器。

将军喜爱她,军官敬佩她,士兵爱护她。毫不夸张地说,“最伟大的战争工具”名副其实地属于这一把用来丑国尊严的半自动步枪。

经常有人把毛瑟98k和M1加兰德做比较。

事实上,朱传仁的队伍现在的主战武器就是毛瑟,作为栓动步枪的巅峰之作,毛瑟的战斗力和优点毋庸置疑,但跟半自动步枪作比较显然是不公平的。

这就相当于用老爷车和后世2.0爽涡轮增压比加速,没有这么比的,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而放到真实战场中,首先,德军在战场上最喜欢的丑军轻武器是M1卡宾枪。

因为德军自己没有性能相似的装备。

被缴获的丑军武器上交集中后,卡宾枪总是最先被抢光。

而丑军最喜欢的则是德军手枪,每个人都会利用一切机会试图去缴获一把,留给自己作为战利品和纪念品收藏。

二战中丑军的轻武器整体上是过盈配备的,没有使用敌人武器的必要,而且纪律上也不鼓励随意使用非制式武器进行战斗。

从战斗表现上说,半自动步枪>栓动步枪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加兰德步枪的优势不足以同德军班级的MG34/42机枪相匹敌。

在排以下的战斗中,丑军往往处于下风。

在必要时加兰德步枪在极短时间下的爆发射速非常可观,远胜于栓动步枪;

但是在持续射速上优势没有那么突出,没有重枪管和有效的散热手段,步枪持续射击的速率一般都不超过15发每分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另外,很多人认为射速较快的加兰德更适合作为近距离战斗的武器,这一点当然有道理,但是实战中也没有想象得那么明显——像丑军之前的步枪一样,加兰德步枪硕大沉重,而且重心更靠前,还使用了非常小的觇孔,.30-06口径的后坐也十分巨大。

在极近距离的遭遇中加兰德经常被抱怨不够灵活,不一定保证能抢先开火和及时补射。

况且抵近到30米以内不管是丑国人还是德国人,肯定都是先把手榴弹甩过去。运气和士气往往会比手榴弹先耗光。

假如只说到这里,好像加兰德对栓动步枪没有形成什么代差,然而恰恰相反,对于一般射手(经过基本训练的步枪兵)来说,半自动的优势是巨大的,在实际战斗中远远不光体现在射速方面上:

首先,半自动步枪极大的提高了射手的自信,间接提高射击精度。

因为意识到即使射失也能够马上补射,使用半自动射手能够更从容果断地开火。

而栓动射手面对有挑战的目标则更容易犹豫紧张,受心理原因而恶性循环;

其次,半自动步枪提供更连贯的瞄准图像和态势感知。

半自动射手在射击后不需要低头或分心操作枪机,可以更有效的观察射击结果和跟踪目标,也便于为射击进行修正和留意其他目标。

而且由于每次射击后能更快地待发,半自动步枪也容易捕捉到更短的射击窗口;

其三,半自动步枪射击动作简单,射手在火力下更不容易被压制打断。

半自动只需要完成“瞄准-射击”的简单循环,仅仅机械性地扣动扳机就可以保持射击(实际上在有明确目标且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比起低头躲避,射手有时反而会由于条件反射和隧道视野,下意识地继续射击直到余弹打空)。

与之相比,栓动步枪需要有意识的上膛动作,更容易在停顿时放弃射击,其上膛动作也会因为慌张变形。

不仅在真枪实弹的战斗中,在有时间压力下的比赛表现也是如此。

即使是同样的射弹总数,栓动的命中率往往反而还不如半自动,尤其是距离越远的情况下,栓动的表现反而更糟糕。

另外,因为射击简单不需要手动上膛,加兰德有更实用的行进间射击能力。

“Marching Fire”是二站中丑军曾大量实践过的战术。

至于加兰德漏夹弹出时的“叮”声,早已经是陈年旧月的烂梗了。

和电影游戏中的配音不同,漏夹被顶出时的声音本身非常小,在枪声的掩盖下从几乎听不到,只有漏夹在硬质地面落地的声音才比较明显。

有一个实验,如果在听到漏夹落地后从手榴弹距离外对一个加兰德射手发起冲击,平均不到十步的时间,射手就能取出装具中的漏夹完成装填继续射击:

这个前提还是对付一个在硬水泥地上落单的丑军步枪手。

目前为止没有见过任何德军、日军或意军的第一手记录里有提到过针对加兰德漏夹响声的任何在战术上的应用。

与同时期的其他半自动步枪相比,加兰德的漏夹出厂预装不需压弹,作为耗材不忌遗失,装填快速简单,而且装弹量没有明显区别,是当时最实用的供弹方式。

言归正传,朱传仁强大的护卫队,还有强大的武器联络网令杨泰永产生了很大戒备。

当然,他也不担心朱传仁想揭竿起义,如果他想这么干,恐怕早就干了,何必等到现在还没有屯兵?

第二天早上起来,杨泰永吃完早饭后,又再次劝了一波,朱传仁的回答跟昨天一样,如果商业上需要他做什么,他绝对义不容辞,但其它的,那就得考虑考虑了。

朱传仁小狐狸一般的滑头做法令杨泰永抓不到头脑,有种无力感。

至于朱传仁为什么要时不时更新武器装备,一来这是他前辈子的爱好,这一世有机会,他当然要好好玩玩前世令他着迷的武器。

而且他一个小小的财阀,也只能玩玩轻武器,让他玩飞机大炮军舰啥的,没等买就得被人弄死。

不过他之前跟张胡子关系不错,在张胡子变成植物人之前,没少让他过重武器的瘾。

说到这儿,不得不再次夸一下张胡子,他主政东北期间,确实是给东北做出一定贡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