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火车,郑森也很激动,闻言点头,“确实有大用——若有一条铁路从江北码头一直修建到北疆,车箱再多几节,这一辆火车就能运载上千兵马直奔北疆。
其不用牛马,而用煤炭,可日夜不歇,怕是从南京去北疆的时间将缩短一倍不止!”
王夫之却是想到了之前旁边几个商人的谈话,道:“不仅在军事上有大用,百姓亦可获得极大便利。
方才我看了,这火车行于铁轨之上,毫无颠簸,极其稳当。若其能通连千里,便意味着我等远行再不必受马车颠簸之苦。
经商之人运货若能用火车,一趟所运货物也将远超马车、船只,甚至行商危险也会降低不少。”
姚启圣道:“这火车确有千般好处,就是不知所耗煤炭多不多,若是耗煤太多,怕是用起来会很贵。
另外,也不知修建这二十几里的铁路究竟了的多少银子。
若是修建起来也格外昂贵,便很难推行开,更难以替代马车、船只。”
“熙止姚启圣字所虑确有道理。”
几人都不禁微蹙着眉点头。
此时,旁边一名三十来岁的书生似乎听到了几人的谈话,靠近过来,拱手交谈。
“在下顾炎武,方才他听就几位所言,似乎对这火车、铁道颇为了解,莫非是科学院的研究生?”
顾炎武是苏州府昆山人。
十四岁就考上了秀才,然而之后几次参加乡试皆不中,一不留神就三十了。
四年前他便放弃科举,遍览历代史书、郡县志书,以及文集、章奏、集录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载,兼地理材料,开始着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此时他所行跟寻常读书人没什么两样。
仕途无望,便着述立传。
一则是有这方面爱好,还可展示才华;二则为留名后世——人来到这世上,总是想留下点痕迹的。
但他没想到的是,几年之间天下就换了主人。
新朝新气象,一些事情变得与大明不同。
再加上昆山离南京不算远,这两年他有空便会到南京游历、交友,增加对新朝的了解。
原本大崋开设科学院、图书馆、大学等新机构,以及对中枢、地方衙门的一系列革新,已经够让他惊讶的了。
没想到这回来南京,又听闻朝野议论,科学院在刘升的旨意下修建了一条“铁路”。
顾炎武虽然已读过不少书,却也是头回听说铁路。
最初就和那普通百姓一样,望文思义,认为是用铁铸砖,铺就一条路。
但想想就觉得这种事太过荒唐,不似当今那位大崋开国皇帝所为。
于是在南京逗留到现在,才见识到铁路的真正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