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后世的网络上整天焦虑着“卡脖子”、“卡脖子”;
然而一个与世人印象很有些相左的事实是,在八九十年代,我国的基层泛适用型技术虽然的确远要比欧美薄弱的多,然而在一些前沿领域,华夏的研究水平其实并不落后于欧美,甚至有一部分是超过欧美的。
什么?
你不信?
火箭卫星、核能、水电和杂交水稻技术就不多说了,凭借着举国优势,华夏这些技术一直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一席之地不说,部分技术还独领风骚,
即便是后世一度曾经令国人揪心的光刻机,其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深紫外激光晶体”,其实也早在九十年代就被陈院士研究和制造了出来,始终保持领先阿美莉卡15年不说,甚至还一度反向卡了阿美莉卡的脖子,很是让他们焦头烂额过一番。
这还只是普通人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那些国人根本没有资格知晓的先进技术,鬼知道华夏还有多少。
其实想想看,却也不难理解。
全球唯一一个具备所有工业门类,并且有底气在遭遇到去全球化浪潮时玩内循环的大国,没有两把刷子怎么可能?
只不过或许是受制于当时国内的经济,在“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无奈情况下,华夏的技术研究水平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不说,许多当时的世界前沿技术即便有了一定研究成果,也极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最终落地,然后转化为商品。
所以,当卓玛丽告诉他,这个女人的朋友里竟然有研究诱导契合模型和EPC合成技术的宝贝科研人员时……
他的第一反应是不信,
旋即却又将信将疑了起来。
………………
如果有同学对基础化学知识比较感兴趣的话,应该对“EPC合成”这个词语并不陌生。
“EPC合成”是Enantiomeric Purity pound的缩写,即“对映纯化合物合成”的简称,又叫做“药物不对称合成”;属于是继消旋体合成之后,在合成复杂分子技术上取得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当然,由于致力于合成光学纯的目标分子,EPC合成出来的药物,其杂质含量和临床效果要比传统的消旋体合成法明显要强上一大截;
而由于EPC合成法是有机合成化学引入了“手性”这一概念后研究出来的合成法,因此由EPC合成出来的药物,在在业界叫做“手性药物”。
想想看,虽然“EPC合成”这一概念早在1980年就提出来了,但在2001年的时候,岛国的野依良治以及阿美莉卡的3名学者还是凭借着EPC合成法的研究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EPC合成法的价值和重要性可想而知……后世生产的化学药品,有一半以上都是EPC合成法生产出来的手性化合物(尽管其中很多是以两个对映体的混合物形式出售的),而即便到了后世,EPC合成法的研究和改进,也依然是制药界最前沿的。
嗯……
为了方便部分同学便于理解,这里稍稍解释一下。
所谓“手性”,是自然界的本质属性之一。
如果你把左右手合在一起,就会明显地发现他们的不对成性,左手就像是右手的镜像,它们貌似一模一样,但实际上却正好相反。而且左右手之间会存在着微小的形体差异,无论如何操作,你都无法将左手和右手完全重叠在一起。
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大到宇宙星云,小到分子结构。
“互为镜像,而不能重合”……这大抵就是关于“手性”最合适的描述了。
而“手性药物(chiral drug)”,则是指药物分子结构中引入手性中心后,得到的一对互为实物与镜像的对映异构体……这些对映异构体的理化性质基本相似,仅仅是旋光性有所差别。
既然不同手性的分子结构相似而性能不同,甚至大相径庭;那么反映在用于治疗的药物中,手性药物的不同对映异构体,在生理过程中会显示出不同的药效……当一个手性化合物进入生命体时,它的两个对映异构体通常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物活性。对于手性药物,一个异构体可能是有效的,而另一个异构体可能是无效甚至是有害的。
所以你明白了这个最基本的道理之后,就会明白手性制药就是利用化合物的这种原理,开发出药效高、副作用小的药物。
………………
微微一沉吟,杨默有些不太确定地看着卓玛丽:“卓姐,能不能冒昧问一下,你那几位研究EPC合成的朋友,主要研究的方向到底是理论呢,还是优化工艺……如果是优化工艺,主攻的事手性源法呢,还是手性助剂法?又或者是……手性试剂法?”
杨默依稀记得,这几种方向和工艺是千禧年以前的主要研究方向,虽然国内关于EPC合成法的理论和工艺研究究竟到什么水平,他无从知晓,但想必应该还停留在1.0版本才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卓玛丽有些苦恼地看着杨默:“老弟,你这可问住我了,我对这个一窍不通,哪里知道这些?”
说完,看着略显失望的杨默,卓玛丽眼中闪过一丝笑意,然后仿佛想起了什么似的:“不过,我前段时间跟我朋友在电话里闲聊的时候,好像听到是说,他们下面的那些宝贝疙瘩,整天向他打请款报告,说是要进行什么什么【酶】的反应实验?”
!!!!
酶!??
手、手性催化剂!??
杨默一下子没坐住,差点就要蹦起来了;连带着这位老女人言语中明显的时间漏洞都没去在意,只是一脸难以置信地在那发傻。
………………
虽然岛国的野依良治和其余3名阿美莉卡学者凭借着EPC合成法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是2001年的事情,但实际上,从1980年提出“EPC合成”这一概念开始,各大药企早就纷纷跟进了研究,并且将EPC合成法应用到了生产上……同样是拿到了诺贝尔化学奖的2001年,全球以单一光学异构体形式出售的市场额达到了1472亿美元,能造就这么庞大的市场销售量,EPC合成法怎么可能还是一种只停留在实验室里的技术?
所以,野依良治和其余3名阿美莉卡学者之所以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不是他们的研究结果可以让EPC合成法走出实验室了,而是因为……他们寻找到了合适的手性催化剂,可以让EPC合成法更高效地生产出副作用更小的药品。
要知道,在一般化学合成中,手性分子的这两种对映异构体出现的比例是相等的,所以对于医药公司来说,他们每生产一公斤药物,还要费尽周折,把另一半分离出来才行。
因此,能像“酶”一样精准、高效地创造手性分子是科学家的梦想和追求,不对称催化由此诞生并成为创造手性分子最有效的方法……而手性催化剂便是在EPC合成过程中起到了“酶”的作用。
事实上,随着EPC合成法逐渐在医药领域开始广泛应用,如何去寻找或者设计新的更高效的手性催化剂,才是当下药研领域最前沿、最有价值的方向。
可以说,别说八九十年代了,哪怕是在后世,“不对称催化”都是药研领域一等一的宠儿。
………………
这、这、这……
杨默一下子有些难以消化卓玛丽带来的冲击。
作为一个曾经的VC,他上辈子虽然对于医药行业有所涉及,但也仅仅只是局限于自己的业务范围内,对于国内医药科研的发展历史谈不上多了解……事实上,干VC的,从来都没什么情怀一说,除非是有必要,否则也不会去主动了解这些历史和秘辛。
所以,他虽然知道国内某些方面的科研技术水平一直被民众低估,也知道大家之所以会在改革开放以后产生“技术不自信”,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穷而已;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在1990年,国内竟然就有人开始进行手性催化剂的探索和研究了……这完全就是同步诺贝尔化学奖的副本啊!
虽然对于西方各种奖项究竟是什么尿性了解颇深的杨默,并不在意诺不诺贝尔奖项,但卓玛丽那几位朋友的价值,却是堪称价值无法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