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者流离失所,卖儿卖女。富者锦衣玉食,骄奢淫逸。一旦别有用心的贼人加以煽动,滔天祸事就临头了。臣的家乡就流行着各种倡乱的童谣,每念及此,臣都忍不住胆战心惊。"

"臣己年过六旬了,没几年活头了,不如拼了这把老骨头,回到河南主持田亩清丈。"

常洛嚯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徐徐走下台阶,走到袁可立身边,握住他的手,动情地着说道:"朕何德何能,有如此股肱之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其他大臣见状,无不面露惭色。

一直默不作声的户部尚书毕自严站了出来。

“陛下,袁公此举固然深明大义,但田亩清丈历来阻力重重,单单靠袁公一人之力,怕是难以达成啊。”

常洛朗声道:

“朕亦知晓其中艰难,着高迎祥带八百锦衣卫随袁爱卿前往。河南地方不论亲疏贵贱,谁若是从中作梗,袁爱卿自行处置即可,不必奏报。”

袁可立感激涕零,“陛下如此信任老臣,老臣定当鞠躬尽瘁。”

过了三天,袁可立在高迎祥的护送下,出发前往河南。

常洛殷勤相送,在袁可立一再恳求下,才在离城九十里的地方停了下来。

袁可立登上马车,拱手道:"陛下保重,臣去也。"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才是不畏艰险,不避权贵,不惜性命,为民请命的人!

这才是国家的脊梁!

望着袁可立瘦削而刚毅的面容,常洛禁不住眼圈一红。

袁可立一路南行,阳春时节,却满目萧疏,流民遍地,心中惊而且惧,更加坚定了清丈田亩的信心。

浸润朝野多年,他深知此次河南之行注定没有任何退路,不能成功,便只能成仁。

乾清宫西暖阁里,常洛正襟危坐着。

孙承宗走了进来,拱手说道:

"朝鲜国使者晋宁君姜弘立天天跑到礼部又是哭又是闹,说天朝再不发兵救援,就一头撞死,实在有碍观瞻。陛下,此事何以处之?"

常洛沉思片刻,答道:"传他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