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过你这些东西?”关渡觉得不可置信,但转而又笑道,“许是琢光聪慧,有时并不需要他们言辞指引,而你只在旁观察,便能习得了。”
“祖父这话的意思,好似我自回了金陵,竟然近墨而黑了?”阿璀笑道。
“不是近墨者黑。”关渡微微摇头,无奈笑道,“从前你沉醉于治学治民,虽有追求也有远见,但却好像只在于自己的一方之地,你身边往来的人也多是你志同道合的人。除了关氏从前的那乌糟亲戚,你身边的人际关系大多单纯,并不复杂。而至金陵来,无论你愿不愿意,总会有无数人靠近你,这些人总有各自的态度和目的,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同时拿捏人心,总是你需要学习的一课。所以揣度人心拿捏人心,不管是陛下教授于你,还是你自己于潜移默化中自己悟得的,于你而言总是好事。”
关渡说完,阿璀将他的话想了又想。
忆及自己从前在外行事,和如今在金陵时的行事,好像确实有些许不同。
那些许不同,若非今日祖父点出,便是阿璀自己也未曾察觉到。
但此时回想,好似这点不同当真是阿兄与崔兄长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
往日里与他们二人一处时,他们论政谈事从不避讳自己,甚至有时谈及朝中官员局势等等还给自己分析一二。
她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知晓了许多朝中事,也看懂了他们处理朝中事情的角度和方式。
见得事情多了,知道的事情多了,或许改变便在此处了吧?
不一会儿来了位主簿来给阿璀他们引路,先将他们带至国子馆西边的一处馆舍,这处馆舍一开三间,是为文书馆房。
关渡前两次来此,基本了解了国子监的各官学的制度日常,以及学子来源,学习科目等等,对原先所提的官学学子科举资格试也有了初步的计划。
这计划,还是在方才阿璀所问的国子监试上。
所以阿璀方才问苗维之的那些问题,其实恰好问在了根上。
而今日来此便是打算看看历年的考试卷录,再做详尽的科举资格试的计划。
至文书馆房时,已有两位录事将关渡所要的卷录文书都送了过来。
这会儿文书卷录都送过来,关渡也不需要更多人守着,查阅文书整理记录,只需要一二人便够了,况且还有阿璀在旁协助。
所以最后便只留了一位录事在一旁帮忙做些抄录事,其余人便都被打发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今日一整日所做之事,都是在查阅文书和斟酌往年几种卷录的考核方式优劣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