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他的朝廷,已经走上了正轨,过于重用名人大儒的话,很容易打破朝廷的格局。
“鸿胪寺”
“龙总兵在滇西,军事比较忙,先让右少卿高荣轩,暂时顶上吧”
“告诉他,好好跟那些小国朝贡的使臣,聊一聊,安抚一下,拖住就行了”
“实在不行,就多带他们逛一逛,下馆子吃花酒,好吃好喝供着”
“最好,能留那帮二五仔,一个月以上”
“到时候,吴三省将军,镇国将军朱慈煃的大军,也应该拿下了占城国”
“这可是开疆扩土,容不得半点差错”
“必须阻止他们回国,以免打乱东南半岛的平衡格局,把朝廷处在不利的局面”
没错,朱皇帝的大朝会,已经过去了十几天时间。
不出意外的话,在广东和阿拉干的明军,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反正出动的兵马不多,战船都是现成的,锦衣卫八百里加急,速度更是飞起来。
没错,朱皇帝就是要搞偷袭,趁着过年时间,还有朝贡的空档,突袭搞掉占城国。
到时候,吃进肚子里的东西,朱皇帝的朝廷,肯定是不会妥协的。
同样,一个月时间过后,大西南的土司,也搞定的差不多了。
空闲下来的龙世荣,武将一个,再去威慑扯皮,那些朝贡的使臣,不服就干吧。
更何况,这么短的时间,大明就敲掉了一个小国家。
中南半岛,东南亚的一众小国,包括铁头娃南越和北越,他们的国王,只会肝胆俱裂,噩梦连连。
两世为人的朱皇帝,非常清楚,现在是17世纪,是最佳的扩充版图时机。
他的大明王朝,多吃一口,他的子孙后代,华夏子民,就能拥有更多享之不尽的资源。
“关于,新朝的中层官员任命”
“既然是外朝的庭推结果,也经过了吏部的考核”
“那就任用吧,朕就不再插手了”
“但是,要告诉张尚书,别忘了万历皇帝的考成法,年底了,应该给一个满意的结果”
小主,
“该辞退的辞退,该罢免的罢免,倘若有不服者,让他们来找朕”
“再告诉张尚书,新朝新气象,有时候要有魄力,多提拔任用,年轻有冲劲的基层官员”
“至于,五军都督府的空缺”
“先这样吧,暂时不补充了,能正常运转就行了”
“待将来,条件合适了,朕自然会慢慢安排”
哔哩吧啦,眯着眼睛的朱皇帝,又敲定了两个大事。
没错,两世为人的他,非常清楚一个道理,水至清则无鱼,有时候也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朝廷的六部,二十四司,五寺三法司,是空缺了一大堆中层官员。
这一部分的空缺,朱皇帝是不打算插手了,任由他们自己去庭推,去分这个大果果。
千里为官,也只为钱财权势,得让一些官员,有上升的通道和希望。
没错,朱雍槺是皇帝,但整个朝廷的正常运转,缺不了几百个重臣和中层官员。
这些人,才是新朝的核心,朱皇帝需要给他们一定自主权和利益,那也是交易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