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山,储秀宫,一个大早上,翰林院学士刘茞,就在给朱皇帝汇报外朝大事。
“第三项”
“是来自工部,良渊郡王朱尚书,王左侍郎的联名奏章”
“是关于燧石的采购,好像用度不够了,燧发枪的改造,耗费了不少存货”
“他们还提出,六个步兵营,刚刚装备了遂发鸟铳,训练的太频繁了,消耗了大量的备用燧石”
“第四项”
“还是吏部张尚书的奏章,是关于五军都督府的”
“他提出,五军空缺的同知、佥事、经历和都事,太多了,怎么办?”
“是陛下这边,直接任命,还是等朝廷庭推出一份名单,以备陛下参考任用”
“第五项”
“来自兵部,是龚左侍郎的奏章,是关于川南,夔东府的改编”
“奏章里提到,荆国公王光兴将军,宁国公王有进将军,岐侯贺珍将军”
“这三位将军的部众,对朝廷的整编,好像情绪蛮大的,极其不配合”
“最后一项”
“还是来自兵部,关于缅甸和阿拉干”
“缅甸西北的当督郡城,格礼城,阿拉干的吉大港,”
“他们的意思,这两个地方的兵力,是不是少了点,毕竟都是朝廷宗室的封地”
“一旦发生边境冲突,或高山夷人,土人偷袭”
“这几个城池,丢失事小,朝廷发兵夺回来就是了”
“倘若,宗室大王出事了,必然会震惊朝野,群臣激愤”
哔哩吧啦一大堆,费了不少口舌,刘茞总算汇报完了,关于最近几天的朝政要事。
这个翰林院学士,最近可春风得意了,精神抖擞,走路都带着一阵旋风。
从永昌开始,朱皇帝就一直在外领兵打仗,只带上了一些小年轻,或是世家子弟。
而他这个翰林院学士,却是一直留在大后方,无所事事,等同于废弃了。
想不到,朱皇帝刚回师昆明,就把他提拔起来了,留在身边重用,统筹整个侍从室的郎中。
所以说,被闲置了大半年的他,立马成了中华王朝的政治新星,炙手可热啊。
“王夫之”
“陈恭尹”
“屈大均”
“好,很好,都入朝了”
“这样吧,让他们先干一阵子,熟悉一下朝政大事”
“过段时间,待朕有空的时候,再接见一二,听听他们的高见”
龙座上的朱皇帝,听完刘茞的汇报后,放下手中的大茶缸,沉吟了一下,开始做出回应和指示。
心中暗忖,这几个大名人,名气很大啊,也是很高傲自居。
但是,朱雍槺的中华王朝,生机勃勃,正处在国力快速增长期。
可不是永历王朝,权臣军阀一大堆,朝政混乱,内斗内讧不止的傀儡王朝。
所以说,再怎么高傲的名人志士,也顶不住治世能臣的诱惑,流芳千古啊。
在朱皇帝眼里,名气再大,也没个卵用,先干出个业绩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