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清丰老家(十六)

只是穷人输不了那么多,但论起赌来,他们只是进不了赌坊,私下开盘是很常见的。

女工也想不明白,她还年轻,自然没有孩子,哪怕亲戚家有孩子,也未曾仔细观察过亲戚如何教养,至于她自己,出身于小富之家,幼时也没吃过多少苦头,但也未曾长歪。

“恐怕是觉得自己有依靠,无论如何都有爹娘擦屁股。”女工出主意,“或许不像你想的那般严重,不如先叫他停学,送到工厂来?他便也没空再去玩乐,晓得挣钱的不容易。”

张大富苦笑道:“就怕他偷奸耍滑,反坏了事。”

两人对视一眼,竟然都无计可施。

“还是我和他娘的过错。”张大富再叹,“到底是中年得子,这舍不得,那也舍不得,自个儿也不是什么家学人家出身……”

如张家子一般的纨绔子弟,在阮地并不算罕见,在以前,富豪子弟能接触到的,除家仆外的人,多是同阶级的,同出身的人,他们有的,友人也都有,最多便是攀比谁能更早入仕考官。

但在阮地,孩子多是就读同一个小学中学,学生中间有家贫家富,攀比之风自然胜过从前。

长辈尚且还能忆苦思甜,但对这些长于锦绣的孩子来说,苦难是不存在的,攀比则可以划分人群,重建阶级,他们能从同学艳羡的目光中获得更多满足,在一次次攀比里塑造自己的性格。

这是老师无论如何耳提面命都不能解决的问题。

除非父母有意识的去限制孩子的享乐程度,“刻薄”对孩子的支出,但对于这些吃了一辈子苦,又几乎没有教育意识的父母来说,明明有能力让孩子过好日子,让孩子在同龄人面前更有面子,却不去做,反倒是一种折磨。

当父母的千辛万苦干活挣钱,不就是为了让孩子不吃自己曾经吃过的苦头吗?

“要说咱们这儿,日子是好过,可我怎么觉得,麻烦倒是比曾经更多了?”张大富不明白。

女工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支吾道:“许是课本里说的,人衣食无忧后,便会追求精神上的东西?”

纨绔子弟们不缺吃少穿,他们追求的,是“我不与他人等同”的优越感。

这样的优越感能促使他们去干长辈们不许的事,去干违背大环境里公序良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