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小怜玉体横陈夜

上九:何天之衢,亨。

道路像天空一样宽广,亨通。

南陈、北齐、北周,三国鼎立,一如三百多年前的魏蜀吴三国。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统一的道路已如天空一样广阔。大势所趋之下,三个割据政权,谁能脱颖而出结束乱世呢?

三个政权都不行,仍然一如三百年前的魏蜀吴三国。胜利者另有其人。

公元前548年,南梁侯景之乱爆发,当时有一个名叫庾信的东宫学士临阵脱逃。他沿江西行逃往江陵,被湘东王萧绎任命为御史中丞。萧绎登基即位后,庾信转任右卫将军,兼散骑常侍。

公元554年4月,庾信奉命出使西魏。正当他抵达长安之际,西魏攻克江陵,杀死萧绎。庾信被留在长安,回不去了。

西魏宇文垂很欣赏他,任命其为使持节、抚军将军、右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不久官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所谓仪同三司,意味着庾信与当年诸葛亮一样,拥有了开府治事的权力。这当然只是一个荣誉头衔,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篡位登基后,加封庾信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晋爵义城县侯,故世称“庾开府”。

庾信并非骁勇善战的武将,也非经略天下的能臣,他只是一介文人。但他是由南入北的最着名诗人,饱尝背井离乡的人生苦楚,终于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集魏晋南北朝诗歌之大成,成为一代文坛宗师。

其诗名之盛,以致大唐诗圣杜甫用他来赞美诗仙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其时,北周皇族雅好文学,庾信因文采风流而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交,北周公卿的墓碑墓志亦大多恭请庾信撰写。只不过庾信虽身居显贵却终生无缘故土,悲愤之余做《哀江南赋》,中有句子云:日暮涂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公元581年隋文帝年间,庾信终老北方。隋文帝杨坚深表哀悼,赠以本职,加封荆、雍二州刺史,其子庾立世袭爵位。

杨坚本是北周的国丈、隋国公、柱国大将军、大司马。他的嫡长女杨丽华是北周宣帝宇文赟的正牌皇后。

北周从建国开始,皇权就动荡不安。开国皇帝宇文觉(542年-557年)登基立国之时年不过十六,兵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

宇文护诡异地在三年内连立、连废、连杀拓跋廓、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北周明帝宇文毓三位皇帝,官拜大冢宰,总领左右十二军,权倾朝野,成为北周的实际主宰者。但不知为何,他就是不称帝。

从客观形势来分析,这可能因为北周立国之初战祸频仍,朝政动荡,民生凋敝,经济萧条,且在与北齐的对抗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宇文护不敢轻举妄动篡位称帝。但他究竟是心有不忍,还是心怀大局,亦或只是简单的担心害怕,历史书没写,我们也不知道。

公元560年,宇文护拥立宇文泰第四子,十七岁的宇文邕(543年—578年)为帝,是为北周武帝。他与宇文护一起合作了十二年,期间朝政相对清明,北周气象渐新。

如果说北周的国力是低开高走,那么北齐则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