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书圣王羲之

这对王羲之来说,却未必全是好事。

公元334年,王羲之加入征西将军庾亮幕府,被拜为征西参军,从此陷于了权力斗争的旋涡。

东晋初期,王导、郗鉴、庾亮三人是朝政的三驾马车。而王导一向与庾亮政见不合。

公元336年,王羲之携妻子赴广陵看望岳父郗鉴。翁婿俩谈到了时下朝廷权力格局,郗鉴“敦复”,希望王羲之从大局出发,设法消解王导与庾亮之间的敌意。临行前,其伯父王导再次“敦复”,劝他回建康仼职,并拟上表推荐他为侍中,但是被王羲之婉言谢绝。

王羲之的劝和显然是不成功的,而他的仕途也因此受到影响,无法更上一层楼。

心灰意冷之余,公元355年,王羲之突然来到父母墓前,发下重誓永远不再出仕。当年三月,他称病辞去会稽内史,在绍兴金庭归隐,种桑植树、含饴弄孙,直至终老。

王羲之辞官,在琅邪王氏一族中没有先例,在朝廷引起了不小震动。但王羲之的仕途“迷复”也怪不得他。

王导和庾亮的矛盾不只是个性不合这么简单。两个人一个为政宽厚,一个为政严苛,在路线上本就不对付。而在由庾亮造成的苏峻之乱中,两人都有难以启齿的不光彩表现,难免相见两厌。

苏峻是庾亮执意要召进京城的,王导反对无效。苏峻攻入京师后,庾亮没骨气地逃跑了,但他最终重新组织起军事力量平定了动乱。王导最开始没有逃,还亲自入宫护驾有功,若没有他,庾亮未必有机会救回皇帝一雪前耻。但随着形势越来越紧急,他最终也没骨气地带着两个儿子逃跑了。

如此两个元老重臣,就连皇帝都调和不了,何况区区一个人微言轻的会稽内史王羲之呢?

总之,王羲之仕途无望了,却造就出一个旷古绝今的书圣。他创作的《黄庭经》和《乐毅论》为后世楷书之圭臬,他的行书《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和草书《十七帖》一字千金。

至于《兰亭序》,嘿嘿。谁若能找到真迹,至少可以换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