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酒馆见闻

赵旸险些笑喷。

从旁钱公辅也摇头道:“若非失言,便是此人太狂傲,这第四名,不冤枉。”

“相较冯京如何?”沈遘笑着道

“呵。”钱公辅轻哼一声。

“冯京?”赵旸对这个名字亦有些印象,惊讶道:“这人怎么了?”

“无他,太过狂傲罢了。”沈遘轻笑道。

从旁吕大防低声解释道:“赵小哥不知,此人在众举子中颇为有名,不过是不怎么好的名声,凡是接触过他的,都说他太过于狂傲,目无旁人,入京以来最喜与人比试学问,人若答不上来,他便揶揄讥讽,年初我与尧夫去拜会他,他听说尧夫乃范相公之子,便要与尧夫比试学识……”

“结果呢?”赵旸好奇问道。

范纯仁神色有些复杂,半晌尴尬道:“此人确实有才华,我不如他。”

赵旸还未开口,吕大防便反驳道:“尧夫何必妄自菲薄?论经义,你与他不相上下,至于策论……他所谓指出范相公改革政令之弊端,在我看来也不过是夸夸其谈,就说吏治一项,他取笑范相公过于空谈,此事难以贯彻上下,可难道就因为棘手,就要放任吏治不管?哼!”

“息怒息怒。”沈遘笑着安抚吕大防,带着几分遗憾道:“我也与此人打过交道,才华确实是有,但就如我所言,太过于狂傲,不顾同年之情,志得意满,对旁人评头论足,我便是听说此事,便特地去寻他为难,可惜……此人确实是有才华的,我辩他不过。”

“人家毕竟是州试解元。”钱公辅淡淡道,显然也听说过这类消息。

随后几人又陆续谈到朱临、黄廱、黄序、刘恕、李常、邱子谅、徐元党、李山甫、文同等数十名打过交道的同年举子,可惜赵旸对这些人都没什么印象。

忽然,沈遘好似想到了什么,从怀中取出一本书递给范纯仁:“险些忘了,上回尧夫向我借这一卷时我还未看完,今日给你带来了。”

“多谢。”范纯仁欣喜地接过书。

赵旸瞄了一眼,看到封面上写着《文苑英华》四字。

吕大防也好奇地看了一眼,随即惊讶道:“这是刻印书么?官刻还是私刻?价钱不低吧?”

沈遘笑着道:“官刻我从何处入手?此乃我临安的坊刻,价钱嘛,这样一卷只需三四百文。”

“三四百文?”吕大防睁大了眼睛,难以置信道:“请人抄书,这样一卷少说也要一千文……”

范纯仁亦惊讶道:“临安坊刻如此廉价么?我昔日在苏州购书,同样是印刻书,也要七八百文一卷。”

沈遘点头笑道:“之前的确是,那时我临安也是这个价钱,然去年年初,我临安有一人改良了雕版印刻,开创了胶泥活字之术……”

嗯?

赵旸一愣,猛地抬头问道:“文通兄,你可知那人叫什么?”

“毕昇。”沈遘答道。

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赵旸忍着惊喜问道:“怎么写?”

沈遘虽一脸疑惑,但也用筷子蘸着酒水在桌上写下那人名字,赵旸大致能辨认正是毕昇二字——尽管毕字是繁体。

“这卷书能不能借我?”

“这……”沈遘犹豫看向范纯仁,“我已借于尧夫,只要尧夫……”

“我不急。”范纯仁将手中书卷递给了赵旸,他大致可以猜到赵旸的目的。

“抱歉,几位接着聊,我去方便一下。”

将书卷揣入怀中,赵旸起身离开雅间,关上门,留下吕大防几人面面相觑。

“咳!”

随着赵旸在隔壁雅间紧闭的门外重咳一声,隔壁雅间立马打开,王中正与王明迈步走出,拱手行礼。

只见赵旸看了眼范仁纯那间雅室,将书卷轻拍在王中正胸前,低声道:“此书即是毕昇所刻印,立刻派人回宫告知……我那位堂叔,这名巧匠如今身在两浙路的临安,请他务必派人将其全家请来汴京。”

“是!”王中正应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