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将士们有充足的物资保障后,他们追求的将是军人的荣誉,而勋章则是最好的证明之一。
当然还有比勋章更好的代替物,那就是封爵,但朱由校正在想方设法怎么减少藩王与武勋数量,自然不会轻易再授予新的爵位。
只有将旧有的爵位清洗一遍,并且调整之前动不动就世袭罔替的授勋体制后,朱由校才会考虑放开授勋。
而在放开授勋之前,朱由校将会以颁发勋章并多给实物赏赐的形式作为过渡。
以后的爵位授予,将主要施行流爵的形式,也就是逐代递减,不再轻易颁发世袭罔替地丹书铁券,甚至宗藩也将采用逐代递减。
至于在立下不世之功,不得不授爵之时,朱由校也会慎之又慎地颁发爵位,而且颁发的爵位多是流爵。
朱元璋留下的“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的祖训,朱由校觉得非常好。
而所谓的社稷军功,朱由校理解成收复与拓展河山、有效维护大明皇权,至于其它的则不在此列。
在其它领域的确做出了杰出贡献之人,朱由校准备采取文武散阶或者国士之类的称呼代替。
大明的勋爵在开国与靖难之时发了很多外,其它各朝颁发的数量加起来,都不够开国或者靖难时多,而且多是流爵与伯爵,连于谦这种挽狂澜于既倒并成功保住了京城的大功,都只是授予了一个少保的官衔。
而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也只是被授予了一个新建伯,虽然后面追赠了新建侯,但后代承袭都只是新建伯。
至于同样因功封爵的文官王骥与王越,王骥则是靖远伯,而王越的威宁伯爵位在他在世的时候就被成化帝给剥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