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伯仲之闻诉古史,老幼相期守情长

春风玉露 春峰玉露 1732 字 17小时前

紧接着,只见他随意摆手,摇了摇头笑道“文才兄你想多了,本王也跟你一样皆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罢了,你也不用太过妄自菲薄,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歌颂万古尽朝阳,而文才兄你的知识水平也属实让本王叹服万分,虽说在这咬文嚼字方面你我旗鼓相当,不分伯仲,可若是论通晓古今的话,那本王也确实自愧不如。说起来本王还要多多向文才兄你学习才是。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为之大道”。

“王爷过誉了,文才实不敢当,诚惶诚恐。能得王爷如此称赞,在下确实三生有幸,奈何文才繁星之芒又岂敢与王爷皓月之辉相较呢,只盼能够得王爷才学之一二,时常能得王爷教诲,文才便已心满意足,断然不敢再有他想。家师五谷先生曾言,

生人善学,行者为师。见之茅间耕者,必有人世大学。望之坊间乐者,诚守铭心克己。然山间之草莽,轮转之流民,亦存人之大道,我辈当属沧海一粟尔,偏安于山野,自得于世间,焉有不学之理?

而家师训诫,文才莫不敢忘,时刻牢记心间”。

听对方讲述,却也让他一阵诧异,想不到五谷先生还有过如此一番言论,而这段话他自然能够听得懂,其中表述的主要意思就是说人类都是渺小的,而世间的知识与学问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大家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就跟他之前世界孔子的言论有几分不谋而合的意味。

想到这里,他心中更是一阵钦佩,这五谷先生被人称为圣贤,果然有道理啊,就凭这几句话,便足以见得其圣人之姿了。估计待千百年后,这五谷先生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就跟他之前世界孔子的地位相同了。看来有机会自己必定要去拜访一下这大名鼎鼎的五谷先生才行啊,毕竟世人虽多,可圣人却少之又少。

当然了,若说自己虚心学习,请教学问那就有点虚伪了。说白了,他就想亲眼看一看这些圣人到底是不是三头六臂,为什么在这平庸的世界里,这些人就能如此的鹤立鸡群,而他们就能想到普通人想不到的观点呢。

就在他心中思考之际,却见文才有些好奇的再次问道“刚听王爷话语,属实让在下犹如醍醐灌顶一般,茅塞顿开,只不过在下却有些许好奇之处,所为旗鼓相当在下自然懂得,可不分伯仲在下却从未听过,还请王爷为在下解惑一二”。

“哎呦,我靠”!

听对方询问,他却是一拍脑门,立刻反应过来,这可不是自己原先的世界,在这里可没有左传,也没有春秋。所以伯仲叔季或者孟仲叔季这种长幼排列顺序在这个世界自然也是没有的。

随后,他也只能满口胡诌道“哦~你说这个不分伯仲啊,这是本王之前从一本名叫地球传统文化历史的书中,无意间看到的,对或不对我也不知道,反正书上是这么写的。根据书中记载,伯仲叔季乃是家中兄弟的称谓,长子为伯,次子为仲,以此类推。而家中正堂所出长子为伯,若是庶出长子则为孟,以下类同。所以这不分伯仲就是说大家的才学难分高下,根本分不出谁是老大,谁是老二”。

“哦~原来如此,王爷狩猎广博,文才受教了。却不知这地球文化历史是何人所着,在哪里能够查阅,在下不才,对于这世上的名着典籍也有所了解,只不过却从未听说过有这本书”。

“这是本王多年前无意间看到的一本书,当时并无署名,所以我也不知道如今在哪里能够看到,或许是万千年前上一个轮回的人类留下的典籍吧”。

“如此却有些太过可惜了。不过王爷之博闻,之见解也属实让文才甘拜下风,请受文才一拜”。

随着对方缓缓躬身行礼,他则是微笑着摆了摆手,当下也不跟对方继续商业互吹了,心想反正我是你领导,那你这吹捧我就心安理得的接受了,而你给人类历史鞠躬也属于理所应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