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就是那些老办法呗,我军在南方,搞海船捕鱼搞了这么些年了,到了北方,也能推广新的流刺渔网,供海船拖网捕鱼,多少能缓解一些粮米的压力。
再就是,我自会跟袁谭交涉,把相关渔具技术也分润给青州北部沿海渔民,这样青州本地也能多吃鱼、省下些额外粮麦,到时候沿着渤海,从青州运去渔阳,也能略有小补。”
诸葛瑾此前认为“漕运改海”不可行,并不是说技术上完全做不到,只是运力规模方面不现实,海船还是太少了。
任何方案,脱离距离、规模单独谈可行性,都是不切实际的——就比如有人会觉得,连古希腊都做得到粮食海运,为何汉朝做不到?这就是脱离了距离和规模来谈。
希腊才多大点面积?跨个爱琴海或者去克里特岛运粮,才航行多远?爱琴海最宽的地方也只有五百里。
对比到东方,如果诸葛瑾要的漕运,仅仅是跨越一个渤海湾,从青州北岸运到幽州沿岸,那绝对是做得到的,因为渤海也就五百里宽,跟爱琴海差不多。
目前无法做到的,只是从南方大老远两三千里长期、大规模调运。
而此前制约渤海湾沿岸粮食调运的主要瓶颈,在于青州人口也不算多,土地也多有丘陵,所以青州的余粮也不多。
但如果能统筹好,让青州人也普遍学会沿海拖网捕鱼,多吃鱼省下来的口粮卖到幽州,就能缓解一大口了。
所以关键还是统筹和规划,以及能不能激发商人调运的积极性。
这么大的长期转运工作,如果靠官办,最后肯定会低效、弄出一大堆损耗环节,吃拿卡要。
但如果能外包给商人,同时又给商人足够的利益诱饵,让他们不敢懈怠、不至于出现转运中断,那么幽州的粮食问题,绝对是能解决的。
诸葛瑾有那么多后世鼓励商人为官府运粮的思路可以调用,比如宋朝人给为边疆运粮的商人发盐引,还有其他历朝历代工具箱里的政策。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拿出一两个来,诸葛瑾觉得完全是够用的。
诸葛瑾启发完糜竺后,最终总结道:
“所以,解决幽州苦寒之地的粮米问题,不要只盯着粮米,有那么多替代品呢。关键是诱导一部分富余的农人去渔猎放牧,然后把畜牧和渔猎所得的贸易体系搭建起来。
同时又要防止贸易导致渔猎和畜牧的胡人变强,就要设计一套律法,让渔猎畜牧的百姓,愈发嵌入到官府鼓励的交易体系中,让他们无法自给自足生存,如此,就能既得其利,又能避免胡人尾大不掉。
你到了幽州,先按我刚才说的那几点做,剩下的一时说不清楚,等我亲自到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