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收回拳头是为了下次出拳更有力

舍弟诸葛亮 浙东匹夫 1942 字 4个月前

自从去年的初冬反攻结束后,关羽一直在为后续的战事做着准备。

刚刚过去的四个多月时间里,关羽本人的主要工作,就是改编、训练去年俘虏的那一万多人琅琊贼、泰山贼降军、俘虏。

关羽本人的部队,在去年的防守反击战役中,也折损了大几千人,如果不补充的话,战力肯定会有明显下降。

与其指望招募无法快速形成战斗力的新兵来补充,还不如好好改造这些“群盗”出身的成熟部队。

虽说盗贼出身的部队武艺比较好、军纪相对败坏,很多持重的将领都难以用好这样的部队。

后世历史上很多名将,无论是岳飞还是戚继光,招兵都首先强调纪律,需要用良家子,宁可身体素质和作战经验基础差一点。

这个道理,关羽也不是不懂。但他身上或许就是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和能力,比较能够吸引“群盗”为他所用,能够把曾经做贼的人改造成匡扶汉室的战士。

所以他知道,只要自己用心,专注花上几个月大半年的,就有可能把这事儿初步做成。

这是独属于关羽个人的禀赋,天生的,学不来的。

就好比后世岳飞虽然也是军神级别的存在。但道上混的人,他们也不好意思拜岳飞,也不会拜戚继光,但让他们拜个关公,却是毫无心理压力。

关羽花了四个多月,倒没能让这些降军武艺有什么提升,但军纪确实改观了不少,能做到令行禁止,而且原本军中的派系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关羽就把这些俘虏重新打散混编到他麾下原本的徐州本地军队中,慢慢掺沙子,把琅琊和泰山贼的统属关系瓦解。

俘虏中的基层军官,只确保屯长以下的人可以按照原有籍贯老乡抱团,屯长以上全部打乱。

这一点,也是关羽自己深思熟虑后的决策,跟后世“军队建设要到连”也算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因为关羽很清楚,那些大头兵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没法跟他们讲太宏大的叙事、让他们为了一个缥缈高尚的东西奋战。只能给他们讲保卫自己家族、小集体的利益。那些伟大的东西,汉朝的小兵根本不关心。

所以,百人以下的基层士兵团队建设,要允许他们老乡、亲戚之间抱团,这样到了战场上他们才会为了自己的小团体而奋战。

至于数百人规模以上的,到了曲军侯的级别,那就必须打散贼军俘虏原本的编制,这样才能确保指挥体系能听从号令。

……

关羽忙着整顿收编俘虏、训练军队。

而徐州这边的日常政务、后勤军备工作,自然有陈登、糜竺和鲁肃等人分摊。所以地位更超然的诸葛瑾,就又有机会当几个月甩手掌柜了。

圣人当垂拱而治,诸葛瑾脑子这么好使,懂那么多别人不懂的东西,精力当然要花在刀刃上了。

静下心来之后,诸葛瑾倒也没闲着,他只是做事全凭自己的兴趣,凭自己观察到的痛点。

比如,去年的东海、琅琊之战,诸葛瑾就观察到关羽军在两个小问题上,遇到了些麻烦。而只要走心,这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并不费事。

首先就是,关羽军的通讯手段,还是太落伍了。当时在琅琊的鲁肃、高顺被夏侯渊穿插分割后,无法跟关羽取得联络,一度没法在决战相持阶段发挥作用,只能是留作最后的反攻阶段主力使用。

虽说琅琊之战还是打赢了,高顺和鲁肃也建立了功勋,但诸葛瑾事后复盘,总觉得做得还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