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的建议,让张济沉默不语,在营内来回踱步。
他思量再三,说道:“我部下还有三千西凉铁骑,万余步卒。若是返回弘农,当地世家,也会有人支持。杨定那跳梁小丑,绝然不是对手,我还是还有可能,夺回弘农的啊。”
贾诩内心叹了口气。
这人啊,最大的悲哀,就是自我感觉良好,而看不见全面的情况。
贾诩说道:“若是弘农只有杨定,将军率领现在的部队杀回去,夺回来,没有问题。但问题的关键,不在杨定啊。”
接着,贾诩把情况分析清楚:“杨定降了朝廷,也就是说,他的背后是钟繇,是曹操。即便杀了杨定夺回弘农,钟繇缓过气来,还是会出手杀回来。”
“其二,即便钟繇一时间去对付北面的白波贼李乐等人,李傕就会放过弘农?李傕现在从西凉招来了张横,杨秋等诸路统领,若不是钟繇实力强大,他早就想杀入弘农了吧。”
边上的张绣听着分析,也是默默点头,叹了口气,坐下不语。
贾诩瞥见张济还是不甘心,说道:“最后,也是最大的问题,我们这支部队,怎么可能全须全尾的返回弘农?”
“到荆州抢劫了一番,而后便在士颂的眼皮子底下,大摇大摆的离开。若是有这实力,我们何不占了荆州呢?别的不说,就说这次劫掠的粮食,士颂就定然不会让我们带走。返回关中后,粮食不够,别说夺回弘农了,杨定守在城内半月,我们便不战自溃了。”
贾诩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张济还是不死心,说道:“我先派个使者,前去问问士颂,若是他犯傻,让我带着兵马粮草离开,或许还是有机会的。”
既然张济这么说了,贾诩也不好多说,他的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
自己学富五车,满腹韬略,就因为自己是西凉出身,便不被关东士人所接受,不愿意重用自己,总觉得自己只是个识字的蛮子而已。
他是凉州姑臧人,年少时并不出众,只有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
就连他引以为傲的贾谊后人名头,也有人质疑。
贾诩在西凉恶劣的环境中,苦学数十载,终有所成。一腔热血,想要报效国家,却发现没有人愿意用他这个“西凉蛮子”。
最后,他只能栖身于董卓的西凉军,跟着董卓来到关中。
董卓死后,为了保命,为李傕郭汜出谋划策,提出了“奉国家以正天下”的口号。
也正是这句话,让关中生灵涂炭。
他的心里,又何尝不懊恼,何尝不悲哀呢。
李傕郭汜之乱后,他辗转于西凉军各部,李傕、郭汜、段煨、张济。
但他也知道,这些人都非立业之主。
可天下之大,除了这些人,还会有人用自己吗?
贾诩发出了一声轻叹,为自己韬略和抱负不值,也为自己的出身,感到的无奈。
不论如何,保住张家叔侄吧,这是目前对他来说,最好的选择了。
张济的使者,很快便回来了。
结果和贾诩预料的一样,张济的提议被士颂否决。
你来我荆州,抢钱抢粮抢地盘,打不过,就求我放你走,你当我傻,还是当我好欺负啊。
使者回来说,士颂的态度很坚决,要么我军全军投降。要么,留下所有粮食马匹武器,所有人刺面北归,被驱逐离开荆州,否则,他士颂无法给荆州百姓交代。
张济听了哈哈大笑。
刺面北归,那意思就是,所有人都是荆州军的奴隶,被大仁大量的士颂,好意给放回家去的意思。
张济对着使者吼道:“他士颂真以为我冲不过他的防线吗?即便是他荆州军装备精良,我张济也不能让我的兄弟们失了西凉军的尊严,既然你是不放我们走,那我们就死战突围!”
贾诩就在边上,听了张济的话,连忙劝说道:“骠骑将军不可意气用事,我有一计,可教士颂放我们离开。”
“荆州军多是步兵,我军三千骑兵直接南下,在荆州境内四处骚扰放火,但不要杀人。只要闹得荆北诸郡不得安宁,与其这样,士颂还不如让我们返回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