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刘濞起兵之后,先是率军向西渡过淮水,与楚王刘戊的军队会合,两军合并之后声威大震。
吴王刘濞见楚王刘戊果然依约起兵响应,立时信心倍增,于是对外号称拥兵百万,在率领军队浩浩荡荡向西挺进的同时,刘濞又派遣使者传檄天下各地诸侯,“吴王刘濞敬问胶西王、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赵王、楚王、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和已故的长沙王诸子,朝中有奸臣晁错,无功于天下,却要侵夺诸侯之地,擅自拘押诸侯派往朝廷的使者,专以侮辱诸侯为能事,不以诸侯王之礼对待刘氏骨肉同胞,灭绝先帝功臣,任用奸人祸乱天下,使江山社稷陷入危机。如今皇帝陛下体弱多病,志气消沉,不能觉察晁错之害,因此我欲举兵诛杀贼臣,不知列位诸王意下如何?本人谨听大家指教。
敝国虽然狭小,但也有土地三千里;人口虽少,但也可募得精兵五十万。本人一向善待南越,他们的酋长也都将派兵跟随本人,如此又可得精兵三十万。本人不才,愿亲自率兵跟随诸位王侯。
南越临近长沙,因长沙王已平定长沙以北地区,因此可以向西深入蜀地。南越王、楚王和淮南三王可同本人一起向西用兵。齐地诸王则可和赵王一起平定河间、河内,而后即可进入临晋关或与本人在洛阳会合。燕王、赵王跟胡人关系密切,可在平定代地、云中郡后,统领胡人入萧关,往长安进发,以匡正天下,安定高帝宗庙。愿诸王共勉。
楚元王之子,淮南的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因为父亲被杀,怨恨朝廷已经很久了,只是因为不知诸王的心意,这才没有敢行动。如今诸位王侯如能存亡继绝、振弱伐暴,安定刘氏江山,此乃社稷所愿也。吴国虽贫,但我三十余年节衣缩食、积蓄金钱,修治兵器甲胄、积聚粮食,为的都是今天,希望诸王能够充分利用这些。
小主,
凡能斩获敌大将的人,赏黄金五千斤,封万户食邑;斩敌列将者,赏黄金三千斤,封五千户食邑;斩敌裨将者,赏黄金一千斤,封两千户食邑;斩敌食禄为二千石的官吏者,赏黄金一千,封一千户食邑;皆封为侯。凡率领朝廷军队或城邑投降者,兵卒一万或城邑一万户者,如斩敌大将;人户五千的,如斩敌列将;人户三千的,如斩敌裨将;人户一千户的,如得斩获食禄两千石官吏;小吏亦可根据官位分别封爵受赏。
这种奖赏,所封所赐皆成倍于朝廷常例,那些已有爵位食邑者,只会增加而不会保持原状。希望各位能够向士大夫们宣布说明,我是不会欺骗他们的。”
毫无疑问,吴王刘濞的这封檄文极具蛊惑性,不过由于事涉谋反,成功了自然皆大欢喜,可一旦失败那就是身死族灭、国除家亡的下场,在朝廷削藩尚未触及他们切身利益的情况下,又有谁敢轻易起兵响应。
所以,除了那些早已与吴王刘濞串联的诸侯王,以及素有野心者,大部分诸侯王都选择了作壁上观,而即便是早已约定起兵响应者,亦有三位诸侯王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按约出兵。
其一是济北王刘志,其属下郎中在得知刘志打算造反后,在苦劝无果的情况下,趁着济北国城墙损坏,刘志巡视城墙修补情况时,果断带人将其劫持看管了起来,以至于刘志没能成功发兵;
其二是淮南王刘安,刘安在答应吴王刘濞出兵后,立即召集麾下大臣商议起兵事宜,淮南相作为朝廷委派官员,自然不愿跟随叛乱。不过,鉴于当时的形势,淮南相自知即使自己出言劝说,恐怕也很难起到作用,反而极可能因为触怒淮南王而被杀,于是便佯装支持起兵,并在淮南王刘安面前表忠心,声称只要淮南王起兵,自己愿意作为统兵将领,辅佐淮南王与朝廷交战。淮南王刘安信以为真,于是将兵权交于淮南相,然而在吴王刘濞起兵西进,淮南王刘安想要按照约定出兵响应之际,已经兵权在握的淮南相,却直接拒绝出兵,反而指挥军队据城防守,帮助朝廷抵御叛军;
其三是齐王刘将闾,原本他已经答应出兵响应,但当国内大臣得知刘将闾的决定后,纷纷进言劝谏,与其他诸侯王不听谏言不同,刘将闾却在大臣的劝说下反悔了,非但没有按照约定起兵响应,反而率领封国军民加固城防,防止叛军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