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章 南来驿马送音尘(二)

隆庆中兴 休息的云 1062 字 20小时前

依靠着这些手段,鄢懋卿才从东南盐商的手中榨取了大量的银子,以供嘉靖重修三大殿以及朝廷的开支,当然了,鄢大人也不是什么清官,从中也小小的捞了一点,不太多,也就八万两而已。

面对鄢懋卿的说法,马森等人陷入了思考,当年鄢懋卿可以用这种办法逼迫这些盐商们交出银子来,现在是否可以故技重施。

见马森看向自己,鄢懋卿苦笑着摇摇头说道:“马司农,当日下官能用这个办法逼盐商们交出银子,但是现在时移世易,恐怕不行了。”

朱载坖问道:“为何不行?”

鄢懋卿说道:“陛下,现在内商已经完全压倒边商,将这个食盐的守支环节掌握了,现在朝廷要是和他们谈要增加盐税的事情,他们定然不会答应,若是朝廷用强,他们现在可是掌握了大明半壁江山的食盐,一旦逼急了,百姓无盐可用,是要出大乱子的。”

鄢懋卿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就是现在内商们凭借资金和人脉优势专门在运司从事余盐银缴纳、守支食盐。已经彻底掌握了使用的守支、乃至于运输环节,朝廷已经丧失了之前和盐商谈判的筹码了。

朱载坖不禁说道:“不过数年,怎会如此?”

这下不光是朱载坖,连一众阁臣们也不相信了,区区数年,怎么会就会变化如此之大,难道现在朝廷把这帮盐商都没有办法了吗?

高拱起身问道:“鄢少司农,这帮盐商到底有什么本事,现在能够要挟朝廷?”

这在高拱的心中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一帮商贾,还想和朝廷分庭抗礼,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朱载坖也看向鄢懋卿,希望鄢懋卿给朱载坖一个解释,鄢懋卿也向朱载坖等人解释了其中的原由,内商之所以能够在这几年之内就彻底压倒边商,绝不是靠着什么他们内商的实力,如果说真的有实力的话,那就是他们强大的官场实力罢了。

鄢懋卿将此事详细解释了一下,事情的根源还是在工本盐上,本来鄢懋卿设立工本盐,是将之作为朝廷和盐商们谈判的一个筹码。但是随着鄢懋卿去位,这事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工本盐不再是朝廷制衡内商的工具,反而成为压垮边商的最后一根稻草。

工本盐加重了边商开中和运销食盐的成本,提高了其经营门槛,不得不将守支和运销环节交给内商去办理,而内商则借机做大,垄断了守支和运输环节,隆庆二年,经巡盐御史庞尚鹏奏请,边商河盐被停止,同时边商勘合由官方分三等定价全部归内商承买守支,也就是说朝廷以法令的形式承认了边商在边纳粮开中、内商在场守支的形式,内商由此取得了垄断守支、运销环节的地位。

说白了,现在朝廷已经用法令的形式承认嘉靖以来形成的盐商分化分工格局,在停加征、停河盐、官定边引收购价格之后,最终选择了内商,在法制上确立起内商守支的垄断地位,这个时候,鄢懋卿之前这些办法已经不行了。

朱载坖不由得无奈了,他现在知道为什么连张居正这么强势的人的也不敢轻易动这帮盐商了,因为现在内商已经全面控制了两淮盐场的守支和运销环节,边商也已经实力残破,要想恢复实物开中,难度确实是很大的。

朱载坖问道:“守支果有如此之难吗?”

鄢懋卿点点头,大明守支之难是肯定的,所谓守支,其实就是由于盐商先已赴边购粮上纳,却又迟迟不能获得官盐,边商经营周期因被迫守支而延长。如此一来,原本一、两年为一周期的资金周转速度被延长至五、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其收益自然大为减少。 尤其在守支问题严重之时,盐商守支动辄十几、二、三十年,收益更是微乎其微。

鄢懋卿直接指出,这种守支问题,主要的责任就在朝廷,出现守支问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朝廷无节制的滥发盐引,和所谓的势要之家的干预。

之前朝廷只要缺乏用度,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增发盐引,这样来钱最快,但是发出的盐引远远超过了盐场的实际生产能力,而且还有官僚势要之家直接向皇帝奏讨盐引,他们无偿的从皇帝这里取得了盐引,然后又凭借自己的权势,从盐场支取食盐销售,获取利润,而真正开中的边商,除了拿到盐引之外,空无一物。

到最后的结果就是边商困顿,开中无法实施。已纳粮守支者固然无法脱身而去,但尚未纳粮者则会止步不前,持币观望。这对于朝廷来说是不能接受的,盐税不仅是朝廷收入的大头,更是维系边镇军储的重要手段,盐引无法卖出,对于朝廷来说是极为要命的一件事情。

朝廷要想维持盐政,只有使盐商因守支造成的损失得到一定补偿,才能令其继续赴边纳粮,为朝廷边政效力。这种补偿的方式,只能是不断降低开中盐价,而为了弥补盐引价格降低导致的盐税减少,朝廷又不得不增发盐引,导致的结果就是困守支问题形成了恶性循环,愈演愈烈,最后导致朝廷的盐政彻底瘫痪。

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鄢懋卿也坦陈,庞尚鹏虽然是为了内商的利益将之前的改革措施全部予以废黜,但是毕竟保证了每年的盐税能够如数缴纳,太仓有银可支,在这点上,庞尚鹏还是有功的。

朱载坖听了之后不由得冷笑,对在场的重臣们说道:“天下之大,真是无奇不有啊!!朕的钱!他们拿两百万,朕分一百万!还要朕感谢他们吗?朕还是天子吗?”

一众臣子们赶紧请罪,朱载坖说道:“请罪有什么用?要想办法,你们下去想办法,各自密疏陈奏。”

他们走后,朱载坖召见了锦衣卫指挥使掌北镇抚司陆绎,面授机宜之后,陆绎带领精锐校尉当日就南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