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从来不会以人的想象决出胜负,但士兵的作战士气的确和意志密切相关。
无酉和尚操纵的机动兵力,进行的不是倭国传统的训练。他们能给士兵提供的营养根本支撑不起训练,吃不饱就练那是空耗自己的身体,有害无益。
在提供了足够的食物之后,机动兵力的士兵最优先锻炼的就是行军和体力,战斗技巧和武器熟练度每天都只练一点点。
在这种锻炼中,最能磨炼人的意志,让他们的士气下限也跟着上升,变得不会轻易崩溃。
而各种队列的操练和行进练习,更是加强了他们的组织度,让他们不会轻易脱离队伍,然后孤立无援失去作战意志。哪怕只要是一个小队聚集在一起被包围,他们都会抱团取暖进行有组织的抵抗。
这5千军队里尽管只有2千多经历了更多操练的机动兵力,但是作为主力,他们带着其余的部队已经能对抗敌军比他们多一倍的军队数量。
机动兵力组织度好,装备更好,恢复速度更快,反观他们的对手竹佐家,一支又一支队伍被打散之后重新聚集不起来,一个一个上去送,失败之后许久都恢复不回来。竹佐家看似军队数量更多,实际上打起来却有种兵力捉襟见肘的感觉。
过去和倭国的其他军队菜鸡互啄的时候,他们根本没有感受到这种强度。大家都是免费的农民兵,装备差士气低,似乎打仗向来都是械斗一样的状态。直到现在遇到了受过训练的农民兵,才知道就算是武士带领冲锋,也很难冲开这些兵的防守。
他们把自己给打郁闷了,最终找到了守望禅师谈判。守望禅师让他们和无酉和尚谈,因为他是前方的指挥。
竹佐家提出的要求就是让守备联盟撤兵,然后他们会立一个傀儡,把表面工作做好,就当没有吞并对方。当然,谁都知道实际上这片领地的所有权力都已经被他们夺走了。
在他们看来,这个守备联盟能帮一个已经灭亡的成员打到现在已经仁至义尽了。帮忙把领地打下来也是别人的,他们联盟里的任何一个人都拿不到好处,还不如现在收手更划算。
可是利益这东西得看从什么角度观察了。
对贯彻大明皇帝陛下意志的无酉和尚来说,和这个大势力继续打个半年一年,把对方的实力不断削弱,让对方无法扩张甚至被迫收缩,才符合他尽量平衡倭国战国里各方实力的目标。
所以他断然拒绝了,说盟友就是盟友,哪怕签订盟约的那个人已经死去,但盟约还在,他们一定要拿回这片领地。
倭国领主们几百年来一直强调属下要对他们倾尽忠义,整个社会氛围里,忠义的人是必然会被传颂的,这样才有武士和谋士为他们尽忠。哪怕他们的后代是个废物,这些忠义入脑的属下也必须继续忠诚于他们的后代,否则他们坚持一生的东西就会破碎掉。
那么,无酉和尚的这种表态就十分符合倭国社会里的价值观,他践行忠义的态度和行动让他对“盟友”的忠义变得知行合一,展现的淋漓尽致。
守备同盟的军队竟然因为无酉和尚的这种“正义的拒绝”而燃了起来,他们觉得自己站在正义的一方,士气暴涨。
就连竹佐家参与谈判的人都私下评论无酉和尚“正气凛然乃是无上的忠义之士”,都觉得很难打赢这场仗。对方如果不依不饶一直咬着打的话,吞并一片小领地要付出的代价会越来越高昂。
要是打的越久,付出的代价只会越来越大,然后越来越不甘心放弃,最终在其他方向上根本没有了用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