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带来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赵尚书竟将矛头指向了江凛,诬陷他包庇舞弊考生,意图动摇江凛的统治。
余悦怒火中烧,赵尚书这是要鱼死网破!
她必须尽快解决剩下的问题,证明江凛的清白。
这最后的问题出在策论考试上。
几份策论观点相似,文风相近,令人怀疑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但却查不出任何抄袭的痕迹。
余悦绞尽脑汁,将这几份策论翻来覆去地研读,甚至用上了她从现代带来的“文本相似度分析法”,依然一无所获。
压力如山般压得她喘不过气,她揉着太阳穴,感觉脑中嗡嗡作响。
与此同时,江凛对余悦的猜忌也日益加深。
美嫔在他耳边不断地吹着枕边风,说余悦与新科状元李考生关系暧昧,状元郎的策论极有可能出自余悦之手,这才查不出任何问题。
江凛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却翻江倒海。
他想起余悦与李考生谈笑风生的场景,心中如同被针扎一般难受。
他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余悦,减少与她见面。
余悦察觉到了江凛的冷淡,心中苦涩无比。
她明白江凛的顾虑,但她更清楚自己的清白。
她想解释,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她与李考生只是单纯的欣赏彼此的才华,并无任何私情。
可如今,她百口莫辩。
就在余悦焦头烂额之际,她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关键的细节:这几份策论中都引用了一本极其冷门的古籍!
这本古籍连她都没读过,一般考生更不可能接触到。
除非……
他们都师出同门!
顺着这个线索,余悦终于查出这几名考生都曾师从一位隐居山林的老先生。
真相大白,这并非舞弊,只是学术风格的传承。
余悦欣喜若狂,立刻将调查结果呈报给江凛。
她满心期待着江凛的赞赏和信任,然而,等待她的却是江凛冷漠的眼神。
“爱卿辛苦了。”短短几个字,却如同冰锥般刺痛了余悦的心。
“皇上,臣妾还有一事要禀报……”余悦深吸一口气,决定向江凛解释清楚与李考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