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臣举荐兵部右侍郎李邦华,他为人秉公方正,当能很好处理这些利益牵扯甚大的事务!”
朱由校没有急于答应,而是看向其他人道:“你们以为呢?”
对于袁可立举荐的李邦华,其他人自然没有比他更好的选择。
一是李邦华的确秉公方正,二是李邦华的兵部右侍郎身份,也的确适合担任这个钦差,而且他们也不好争夺这个胜利果实,这是兵部该拿的。
众人互望了一眼后,躬身答道:“臣等附议!”
朱由校也觉得李邦华很合适,但京营一下子就没人监督了,“准,但李邦华前往西南期间,兵部右侍郎的事务该由何人负责?”
见没人出声,李长庚出列答道:“禀陛下,臣举荐贵州巡抚杨鹤,此次平定西南奢安之乱,他立下了不少的功绩!”
对于杨鹤,朱由校的第一印象就不是很好,谁让他在历史上面对燎原之势的陕北民乱,剿抚皆不得力。
当然,还有他那个小心眼的儿子杨嗣昌,朱由校也不太喜欢。
“若杨鹤回朝,贵州战后恢复之事当由何人接任?”
“回陛下,臣举荐陕西兵备副使杨嗣昌!”
还真是想什么来什么,但不用朱由校出口,自然会有人帮他反对,“禀陛下,先不论杨鹤现在是否能离开贵州,就凭杨嗣昌是杨鹤之子这一条,就不能接任贵州巡抚!”
对于郭允厚的反对,李长庚自然不客气了,“禀陛下,都说举贤不避亲,杨嗣昌这几年在陕西赈灾和平定流寇之中,皆立有大功,出任贵州巡抚,能力上绰绰有余。
而且,正因为他是杨鹤的儿子,由他出任贵州巡抚,才能更好地恢复贵州战后之事!”
面对李长庚的强词夺理,连袁可立这个谁都不想得罪的人也看不下去了,“禀陛下,臣反对此时将杨鹤调离贵州。
西南奢安之乱平定之后,四省总督就没有继续保留的必要,而这也意味着朱燮元将不得不调离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