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大明的反击2

三路大军看起来规模很庞大,但战力到底如何,各路是否配合默契,是否会突然出现变故,朱由校心里十分没有谱。

在没有十足底气的情况下,朱由校为何要冒险赌上国运与建奴死磕呢?

现在的大明有了他这个BUG在,只要挡住建奴四处攻伐飞速壮大的脚步,再靠大明的人口与庞大国力来慢慢耗死他,岂不更佳?

再给大明两三年发展火器与整训军队的时间,困死在辽东得不到发展的建奴,动起手来岂不是更容易?

此次几乎动用所有能调动的兵马去进攻建奴,除了收复广宁,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干扰建奴的春耕。

缺衣少粮的建奴,连基本的日常生活都维持不下去,怎么有能力去拉拢已经投靠他们的蒙古左翼各部?

经过去冬宣府与漠南蒙古一战,朱由校觉得不能再被动挨打了,不能让黄台吉再按历史上的发展轨迹征服漠南蒙古与劫掠大明来飞速壮大建奴势力。

此时的大明内部千疮百孔,要是不对建奴进行主动出击,朱由校很担心会再走历史上的老路。

而朱由校为何要执意亲征,并不是他突然脑子抽抽,而是如此大规模的军队调动,一个袁可立很难有效调动得开各方势力,只有他这个大明皇帝与蒙古大汗才能统御各方兵马。

而且,朱由校也需要前往边关了解大明边军的实际情况,鼓舞为大明出生入死将士的决心。

大明皇帝已经远离边关将士久矣!

就算朱由校什么都不用做,只用站在山海关城头让出关作战的将士看到他的身影与仪仗,就比什么奖励与灵丹妙药都管用。

有了朱由校坐镇山海关,不仅大明自己的三路将士会血勇拼杀,就连蒙古的军队也会实心用命,而不是走个过场,在旁观看,坐山观虎斗。

有了朱由校坐镇山海关,兵部与户部的粮草军械调拨才会异常的高效与认真,以及不敢漂没与转售。

总之一句话,有了皇帝的御驾亲征,就能最大效用地调动一切能用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