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杨骏为保自身安全无虞,更是征调了百名虎贲卫士中的精锐之士,将他们部署在太极殿四周严密防守。这些虎贲卫士个个身强体壮、武艺高强,手持利刃,威风凛凛地站立着,使得整个太极殿都笼罩在一片森严的氛围之中。
而另一边,汝南王司马亮却因忌惮杨骏权势滔天,竟不敢贸然入宫吊唁。他只能站在大司马府门外,遥望着皇宫方向,暗自垂泪,为晋武帝的离世悲痛不已。然而,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此时,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趁机捏造谣言,诬陷汝南王司马亮正密谋起兵讨伐杨骏。
消息很快传到了杨骏耳中,他不敢掉以轻心,急忙与太后杨芷一同商议应对之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二人决定先下手为强,由晋惠帝亲自下旨征调军队前去攻打汝南王司马亮。
接到旨意后,领兵将领石鉴却并未立刻遵命行事。他深知此事牵涉到宗室内部纷争,一旦处置不当,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石鉴以涉及宗室之事关系重大为由,坚决拒绝出兵。与此同时,汝南王司马亮本就无心与杨骏正面交锋,得知此讯后,更是惊惶失措。为避免遭受鱼池之殃,他当机立断,趁着夜色掩护,率领亲信部众匆匆逃离京城,一路马不停蹄地赶回自己的封地。
时光荏苒,转眼已至五月。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里,晋武帝司马炎终于得以入土为安,被安葬在了峻阳陵。随着葬礼的结束,宫廷内外看似暂时恢复了平静,但实则暗潮涌动,各方势力依旧在暗中较劲,一场更大的风暴似乎正在酝酿之中……
太熙元年(公元 290 年)八月,阳光炽热地洒在洛阳城的大街小巷,仿佛要将这座古老的都城烤化一般。就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西晋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晋惠帝司马衷颁布诏书,升任杨骏为太傅,并赐予他象征着无上权力的假黄钺。这道诏令一出,朝野震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自此之后,杨骏正式执掌朝政大权。然而,这位新上任的权臣深知人心难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防止他人在背后诋毁自己,他开始精心布局。杨骏悄悄地将自己的心腹亲信安排到司马衷的身边,让他们充当自己的耳目,密切监视着朝中大臣以及司马衷的一举一动。这些眼线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毒蛇,时刻准备向杨骏传递任何可能威胁到他权势的消息。
与此同时,深居后宫的皇后贾南风对于杨骏的擅权行径感到无比愤怒。她那美丽而聪慧的眼眸中闪烁着怒火,心中暗暗盘算着如何扳倒这个专横跋扈的权臣。经过深思熟虑,贾南风决定暗中联络汝南王司马亮,请求他召集宗室成员入京,共同讨伐杨骏。
当贾南风的密信送达汝南王府时,司马亮正坐在书房内沉思。他展开信纸,仔细阅读着上面的每一个字,眉头渐渐皱起。对于杨骏的所作所为,司马亮其实也早有耳闻,但他却觉得杨骏如此嚣张跋扈,迟早会自食恶果,没必要为此大动干戈。于是,他提笔给贾南风回了一封信,委婉地拒绝了她的请求。
收到司马亮回信的贾南风并未因此灰心丧气,反而愈发坚定了铲除杨骏的决心。既然汝南王不愿意相助,那就另寻他人。很快,贾南风通过秘密渠道与楚王司马玮取得了联系。两人一拍即合,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即将拉开帷幕……
八王之乱
元康元年(公元291年),贾后联合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铲除杨骏一党,废太后杨芷为庶人。此后朝中大权落入了楚王司马玮手中,八王之乱正式爆发。楚王司马玮掌权后,汝南王司马亮和太保卫瓘认为司马玮为人凶残,不适合处理朝中大事。在尝试收回司马玮兵权失败之后,汝南王司马亮和太保卫瓘[guàn]向司马衷建议令诸侯王返回封地。楚王司马玮听说消息后,其亲信公孙宏等人建议司马玮亲近贾后。并且派人向贾后告发汝南王司马亮和太保卫瓘暗中谋划造反,准备废掉皇帝另立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