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赤眉军将领徐宣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文化素养与领导能力:
文化优势:在以农民为主、大多不识字的赤眉军中,徐宣原是县衙狱吏,通文墨且晓《易经》,这使他成为起义军中少有的文化人。这种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为他赢得了尊重和地位,也为他在赤眉军的发展中提供了一定的优势。例如在刘盆子称帝后,众人因他的文化水平推选他为丞相,这体现了他在赤眉军群体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领导表现:在赤眉军的军事行动中,徐宣展现出了一定的领导能力。他参与了赤眉军的诸多军事决策和行动,与樊崇等人一起带领赤眉军取得了不少胜利,如成昌之战大败王莽的官兵等。在赤眉军转战四方、进攻长安等过程中,徐宣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赤眉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
政治眼光与决策能力:
战略决策:徐宣能够认清当时的政治形势,做出一些较为明智的决策。在更始政权建立后,赤眉军曾选择与更始政权合作,但因受到歧视与排斥,徐宣等人果断决定脱离更始政权,继续独立发展。后来赤眉军拥立刘盆子为帝,建立自己的政权,这一系列决策都显示出徐宣具有一定的政治眼光和决策能力。
小主,
投降之举:赤眉军被刘秀击败后,徐宣建议樊崇等人投降刘秀,这一决策虽然使赤眉军失去了独立地位,但在当时的情况下,避免了赤眉军全军覆没的命运,为赤眉军将领和士兵们争取到了一定的生存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徐宣的决策是较为务实和明智的。
个人品行与忠诚度:个人品行:徐宣在投降刘秀后的表现,体现出他较为灵活的处世态度和一定的口才。面对刘秀的询问,他应对得体,说出“今日得降,犹去虎口归慈母,诚欢诚喜,无所恨也”这样的话,既表达了投降的诚意,又巧妙地迎合了刘秀的心理,展现出他的机敏和应变能力。
忠诚度:在赤眉军内部,徐宣的忠诚度相对较高。赤眉军被刘秀击败后,樊崇、逄安曾密谋逃出洛阳,召集旧部东山再起,但徐宣没有参与这一计划,说明他对投降刘秀后的处境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也表现出他对新政权的一定程度的忠诚。
不过,徐宣作为赤眉军将领,其行为和决策也受到当时历史背景和农民起义局限性的影响。赤眉军在起义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长远的政治规划和治理能力等。徐宣作为赤眉军的重要将领,也难以完全摆脱这些局限性。总体而言,徐宣是一位具有一定文化素养、领导能力和政治眼光的农民起义军将领。
赤眉阻乱,盆子探符。虽盗皇器,乃食均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