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余的慌乱整个府城都步入正轨了。

秦朗发觉自己好像又闲适了下来,整个府城运转政务处理尹重比他都在行。

除了大事不决,剩下的尹重一手劳之。

今日又无事,索性勾栏听曲。

可还没等他换完便服,这边押送着白银和申斥书的天使来到了保定城下。

此刻的保定府和以往已经大不相同,街道变得明亮。

城门口没有额外课税的地方。

府军精气神拔高一个层次。

关键是路,这些路很平稳,自打进入保定府境内,这些土路都被修缮过。

随行的将领看着这路初具雏形,但隐隐好像还只是半成品。

他的眼光还是毒辣的,秦朗这边已经又新修了十余座高温炉,正在烧制熟料。

这水泥第一波已经在府城使用了,老街的翻修就是用的水泥铺制。

这时代可没有万吨王超载一说,这水泥铺就的路面可以用上好久。

外面的驰道平整完毕,后续也是要用上水泥的。

以工代赈,苦力营肯定是这些基建的主力军。

剩下的都是秦朗把府城内那些无业游民,和一部分农闲的村民召集在一起做的。

有了就业率,府城上街溜子,乞丐基本都销声匿迹。

治安变得更加好了,府城的面貌更是不一般。

只是这费用全部是秦朗自己承担的。

花费不少,可想致富先修路,起码府城内百姓脸上很少见愁苦的神色了。

辽人也是要生活的,秦朗杀了批不听话的。

这回来的一批还是正常贸易,皮草,马匹,牛羊,换铁锅茶叶,各类生活用品。

赶跑的辽国的贵族,两国的百姓是正常交流。

不过之前形势比人强时,这些辽国的普通贩卖货物的百姓也不老实。

压价买高价卖也是常态。

现在有了官府维持市场,他们也收起了狗胆。

起码在耶律隆庆下次反扑前,这些来贸易的辽人都得遵信秦朗的规矩。

商税大宋不重,可不代表保定府不重,县官不如现管。

针对各式各样的贸易,秦朗制定了很清晰的抽税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