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读罢,众人又沉入阅卷之中,忽然一个声音弱弱的从角落传来。

“吾这,吾这也有一首诗,想让各位大人帮忙一赏。”

“刘秀才,那些笔迹乱差,言语不通的卷子拙落完没?你的才识尚可,但还需打磨,三年后再评判试卷吧。”

刘学正有些不满。

这刘秀才是自己子侄,其文采不显,上进无望,他特招进来当先生已经是破例。

如果今天让他当众丢丑,怕是这份工作自己也不好帮他保住。

看似怒斥,实际是回护。

“学正,这,这诗真不错,字迹也绝佳。”刘秀才鼓足勇气说道。

“既然刘秀才这么推崇,吾等看看也无妨,正好刚拾笔不久,听完再继续阅。”

张教谕打个圆场,毕竟这小子和学正是一宗之人,这点小小的面子给了又何妨。

刘秀才当即清了清嗓子。

“春日即事”

“小苑茶烟接柳塘,曲栏风暖日初长。柳丝无力垂青带,花片多情舞钿裳。”

诗既出,全场鸦雀,这和刚刚的那两首诗完全不是一个境地的。

“好好好,全诗不提春,又字字不离春,高意境!”张教谕欣喜大笑。

“唔,此诗读来,好似景色在眼前重演,童子试得此诗,当浮一大白,刘秀才有识才之功。”

连酸儒赵教谕也认可点头。

得了夸赞的刘秀才激动的满脸通红,虽然不是他写的,但是是他发现的,这称赞也是对他识人的认可。

“可以,刘秀才还是有辩才之能的,等四书文阅卷时拙了那些低质考卷,也参与评判吧。”

刘学正脸上终于多了几分自得。

“那这首诗?”张教谕试探的问道。

“可堪第一。”刘学正斩钉截铁,刚刚评论那案首之资的嘴脸好似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