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农改启艰途,困阻迎面来

柏宇轩和南诗雅抵达小山村,村里炊烟袅袅,一派祥和的景象,但这景象下却掩藏着落后的生产方式。

柏宇轩召集村民,兴致勃勃地讲解新作物和新耕种方法,手里拿着精心绘制的图纸,图上标注着详细的步骤和数据。

然而,他热情洋溢的讲解却像石子投入死水,激不起半点涟漪。

李老农,一个满脸沟壑,皮肤黝黑的老者,拄着拐杖站了出来,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怀疑:“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方法,种了这么多年地,你个娃娃懂什么?我看你就是瞎胡闹!”他粗糙的手指指着柏宇轩手里的图纸,语气里满是不屑。

周围的农民也纷纷点头,附和着李老农的话,质疑声像潮水般涌来,将柏宇轩包围。

南诗雅站在柏宇轩身旁,看着群情激奋的村民,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碰壁的柏宇轩转而去找赵县令寻求支持,满怀希望地将自己的农业改良计划呈上。

赵县令斜靠在椅背上,漫不经心地翻看着,脸上写满了不耐烦。

他放下计划书,用轻蔑的语气说道:“柏大人,你满腹经纶,状元之才,怎么尽想着这些琐碎小事?为官之道,在于政绩,在于升迁,你这样下去,何时才能出人头地?”柏宇轩据理力争:“大人,农业乃国之根本,百姓温饱才是头等大事!”赵县令冷笑一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柏大人,你还是太年轻了。”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最终不欢而散。

走出县衙,柏宇轩望着万里无云的晴空,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喃喃道:“看来,这条路比我想象的还要难走……” 他突然想起临行前南诗雅那神秘的笑容,以及那句“到了你就知道了……” 他转身对南诗雅说:“看来,我们得另寻出路了。” 南诗雅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早就准备好了……” 她从包袱里掏出一封信,信封上写着“陈研究员亲启”。

柏宇轩和南诗雅按照信上的地址,找到了陈研究员。

陈研究员是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终年埋首于田间地头,研究各种作物。

他热情地接待了柏宇轩,并向他展示了多年的研究成果——一本厚厚的笔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数据和观察结果。

柏宇轩接过笔记,仔细翻阅,凭借着现代知识体系,他很快发现了陈研究员研究方向上的偏差,并指出了改良的关键所在。

陈研究员听后,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他激动地握住柏宇轩的手,连声称赞:“柏大人真乃神人也!老朽钻研多年,竟未想到如此简单的道理!”他看向柏宇轩的眼神充满了钦佩,这燃起了柏宇轩心中新的希望。

与此同时,南诗雅在热闹的农村集市上穿梭,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她目不暇接。

她最终在一个老妇人的摊位前停了下来,拿起一个手工编织的小物件,细细端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