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京城,柏宇轩立刻将教育改革的方案呈递上去。
他雄心勃勃,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的教育体系,普及基础教育,不再局限于四书五经,还要加入算术、格物、农学等实用学科,甚至提议开设女子学堂。
他相信,只有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才能真正富国强民。
然而,他的想法却如石沉大海,朝堂上对此反应冷淡。
更糟糕的是,他的改革方案不知怎么流传到了民间,引来了一场轩然大波。
以周大儒为首的传统文人集团,视柏宇轩的改革为洪水猛兽。
“柏宇轩此举,简直是离经叛道!妄图颠覆我圣贤之道!”周大儒在一次文人集会上,声色俱厉地痛斥柏宇轩的改革方案,唾沫星子几乎要喷到面前的茶盏里,“祖宗之法不可变!他这是要将我华夏文明引向歧途!”
周大儒在文坛德高望重,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许多文人平日里对柏宇轩的快速崛起早已心生不满,如今有了周大儒带头,更是纷纷附和,一时间,讨伐柏宇轩的声音甚嚣尘上。
“柏大人,这……”柏宇轩的幕僚忧心忡忡地看着他,“如今舆论对您很不利,要不要暂缓改革计划?”
柏宇轩面色沉静,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他早就预料到改革会遇到阻力,只是没想到反对的声音会如此强烈。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改革势在必行,岂能因噎废食?明日,我要去拜访周大儒。”
南诗雅看着柏宇轩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担忧:“周大儒顽固不化,夫君此去,怕是……” 她没有再说下去,只是默默地握紧了手中的茶杯。
杯中的茶水,早已凉透。
翌日清晨,柏宇轩独自一人前往周大儒的府邸。
周府门前车水马龙,前来拜访的文人络绎不绝,显然都是来声援周大儒,反对教育改革的。
柏宇轩的到来,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浪。
众人纷纷侧目,目光中带着敌意和嘲讽。
柏宇轩面色不改,径直走到周大儒面前,拱手行礼:“晚生柏宇轩,见过周老先生。”
周大儒冷哼一声,斜睨着他:“柏大人今日前来,可是要收回你的荒谬之言?”
“晚生今日前来,正是要与老先生探讨教育改革之事。” 柏宇轩不卑不亢地回答。
“探讨?哼!”周大儒拂袖坐下,“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也配与我探讨圣贤之道?你那所谓的改革,不过是哗众取宠,离经叛道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