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求

成功自我优化,必然带来文明生存区域的扩张,比如南北朝之后的隋唐;失败崩溃重构,决出新的表象载体,比如辽宋金元,最后决胜出了大明。

这代表对方的树冠叶落、树枝凋零,零落成泥碾作尘,化作春泥,用来培养新的枝杈延展。

于文明而言,文化都是养料。

不过……这个问题怎么解释,大型次生文明吞噬遍地的原生文明呢?他们吃掉了对方,好像并没有夺取对方的主干……

等等。”

朱厚照想到了什么,他想到了后世殖民时代后的美洲反抗,别看这些地方现在还讲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但文化已经开始出现自己的特色。

“所以,次生文明可以长出新的次生文明,因为文明本身是人身上所携带的文化属性的聚合,所以次生文明也是文明,也会延展出属于次生文明脉络的支系。

次生文明虽然是催生的,但也需要营养,也需要内部优化演绎。

而本地这些小原生文明的支干,会因为次生文明从更强大的原生主体继承来的相性文化,从而完成兼并……

说到底,次生文明,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种原生文明供养出来的,而是一群原生相互影响的结果,拥有各种原生文明的基因片段,然后长大之后的子体。

既然是子体,那么有个跟其他原生文明一起诞生的子孙后代,也就不是问题了。

嗯……明白了,所以次生文明可以分为初代、二代和三代,区分他们的方式是——是否拥有多神教和文化影响面积。

初代次生文明一般都是多神教,比如雅典、罗马,而且他们所能影响的面积有限,大部分还都是马其顿时候牵强附会上去的。

马其顿,应该属于二代雅典次生文明,二代次生文明属于过渡,拥有一定扩张动力。

三代开始,基本上就是一神教,会进行内部的排异,也就是清剿异端。

比如罗马的分裂,东西罗马都属于三代次生文明,当他们死去,自然会有新的根须用来养育自己的主干。

小主,

对,只有根须,也就是供养设施,主干只是养料。毕竟次生文明只是催化出来的中空树干,根深就虚,扛不住新的树冠汲取营养,那就变成营养物质影响占据他们地盘的三代文明,进行新一轮的快速催化。

所以,次生文明的初代、二代、三代可以直接继承、也可以相互吞噬,影响或许有,但更多还是基于本地区的地理环境,所进行的趋同演化!

对!就是趋同演化!”

朱厚照眼前一亮:“这么解释的话,就能说明次生为什么叫次生了。

不管是继承关系、还是吞噬关系,都可能产生基因交流。

文化基因的交流,不一定代表强强联合,也会存在变异。天演无处不在,适者生存用在文化上也是天理。

所以,物竞天择就是要有在此地环境地理下生存下来的适者。

任何一个地方的文化,在一块土地上成长,久而久之就会被本地的环境所扭曲,最后同化。

只要不存在象形文字,不知道自己来自何方,并且有完整的主干文化传承,那么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几代后的次生文明,但对于他们来说无所谓,因为次生文明只是催生出来的,几代没有意义,因为生存是文明第一需求,活下来比什么都强。

因此,经历了天方夺取伊比利亚、蒙古西征、奥斯曼几百年毒打的泰西,被各方势力带来了天方、草原以及海洋、丝路商贸等等乱七八糟的片段,最后通过与大明直接接触,学习文化技术。

最后共同催生了泰西这支超大规模的,集结世界岛精华的文化,以及后续利用殖民,掠夺串联了新大陆上绝大部分文化的次生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