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蒸汽机不难,难的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的泄压手段。
朱厚照能让人造出脚踩式缝纫机,就等于掌握了离心力的应用,完全可以复刻到蒸汽机上。
吴起瞬掌握的兵仗局,内部也有蒸汽机,但主要是采矿用。
而谷大用下的将作监手中的东西,才是适用于民生的。
但问题是,谷大用和吴起瞬两家造出来的蒸汽机,都不是小号的,能效比也很低,现在只能慢慢改进。
朱厚熜又逛了一圈,看看四周确定没有什么好东西了,就走了。
吴起瞬这才开始召集人手,将上个版本的缝纫机开始发往乡镇。
至于上个版本的缝纫机,外轮特别大,而且主体框架是铁,齿轮需要大量的油料润滑,虽然也是脚踩,但远不如现在兵仗局掌握的这套缝纫机效能好。
但也不低,一个小时三十件,足够吊打寻常民妇在家中织造的过程。
不仅是缝纫机,还有一套套的其他纺织机械,拥有远超这个时代的效能和稳定,这些配套的都要发下去。
然后还需要成立零件厂,尽可能的流水线化,标准化,让各个标准可以通用,不能混乱。
这些都是朱厚照教吴起瞬的东西。
要说朱厚照怎么知道,他这种白手起家的,各种生意都是要混的,跑工厂,催订单。
但凡接触过实业,也肯定知道产业链整合的必要,所以很清楚标准化的重要。
比如兵仗局和将作监,别看老死不相往来的模样,但零件,标准,都是一套的。
一颗颗螺丝,车机,都代表了大明最高工业能力的基础。
皇帝在两家之外,聚集了大量精干,另外安排了一套班子,专门负责研究机床、车刀等技术攻坚。
普通人可没有这个能力制造这些。
总之,这些要被解禁的技术,即将从直隶溢散出去,开始推动北方乡镇接受。
那么后续的一整套政策,都必须落实。
同时,还需要配合有大量的技术工人,之后工部这边还要加强培训班。
招募读了点书,会算术,吃苦耐劳的年轻人上来一边学习,一边实践。
朱厚照的动作可不小,也没打算瞒住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