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悬。
相较于蒙古,朝鲜族系,士大夫高层,大多都是中原逃难过去的。
本身,上层血统,就是汉裔,远比南部那群三韩野人要更亲近大明。
如果大明选择扩张,朝鲜真的就……
“还是不要自己吓自己了。”沈贞摇了摇头,“快,取来纸笔,我来写一封贺书,送往大皇帝陛下桌案,彰显朝鲜孝心。”
沈贞很清楚,传国玉玺拿回来了,不管真假,整个大明现在,正德皇帝的天命威望绝对是最高的。
直逼开国皇帝的威望。
这个时候,藩属国孝子朝鲜,岂能败坏大明的兴致?
礼数要尽到。
于是,书信很快写好,用印,沈贞亲自带着去礼部投书。
礼部现在忙得很,他们正在争吵,用什么规格来迎接“传国玉玺”。
这事一定要隆重,隆重,再隆重。
当然户部虽然也提议大办特办,但经费出的还是抠搜,就给十万元。
这笔钱可不少了,但礼部还是觉得不够,认为应该增加到三十万元。
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大国威仪,才能彰显隆重。
双方就这件事情,不断的嘴仗,一边要压预算,因为顺化建省,那么后续就需要安排吏员过去,这都是需要钱的。
朱厚照虽然准许蒙古王公当土知府,但要求吏员和官员,必须流出一半给朝廷,由朝廷委任,从而加强对于地方和中央的联系。
当然,这么做,蒙古王公,只需要负担三分之一这些官员的俸禄,剩下三分之二,就要由朝廷直接拨款。
户部就得出钱,眼下关外官员数量增长,关内也在增长,户部虽然这段时间赚了很多。
可是需要花的地方也很多,不省着花,肯定不够用。
来这里投书的沈贞,听着大明官员再吵是用一百万两银子还是三百万两银子举办典礼,真的是刷新了三观。
朝鲜,一年钱收入折算成银子,能有一百五十万就顶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