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有国企的优势,赚得是少了一点,但架不住渠道稳定,并且可以由国家兜底,承担次品、或者破败物资的销售,减少生产成本,以及养活更多江南百姓,让江南百姓选择站在朝廷这边。
最后还有一点,市场份额就这么多,吃掉了一批,就能挤压江南士绅们的商路,逼迫他们跟自己打价格战。
而棉被,棉衣,这些纺织品,都不是单纯消耗品。
这个时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才是常态。
“嗯,接下来。接到线报,谢毅去了七台堡,结果当地的火药,被转运走了。”朱厚照随口说,“你觉得这批货会去哪里?”
徐阶微微一愣,接着面露兴奋的表情。
他知道朱厚照肯定不是无心问他,而是将他当做可以交流的臣子,未来重点培养的对象!
简在帝心!他徐阶也能一步登天!
此时的少年,可没有之后磨砺久远的性格,还很有表现欲。
思索了一下,徐阶道:“极有可能将这批火药运往鞑靼。”
“与朕想的差不多。”朱厚照苦笑,“七台堡可是镇国府组建起来的城堡,结果却被白莲教……不,弥勒教的人渗透了。看来边军,已经到了不得不修理的地步了。”
大明朝的卫所体系,一言难尽。
它本身就是朱元璋创造出来,填补地方地主空缺的统治阶级。
朱元璋能快速平定地方,依靠的就是卫所。
或者说,是他自己创造的地主阶级。
比如浙东地主集团、江西地主集团,为什么会被朱元璋一口气砍这么多,对方还不敢乱来,就是因为朱元璋政权的统治阶级,并不是这群地主集团,而是自己造出来的淮西勋贵地主集团。
大明朝的勋贵阶层,并不是只有纸面上这群公侯伯,还有一群世袭罔替的地方指挥使、镇抚使、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乃至明初的军户。
这是成体系的。
早期的卫所,每个军户都是有田的,人人都是小地主的情况下,那么大家铁定跟你干。
可是伴随着时代发展,卫所体系已经崩溃,大明朝的军户土地朝着军官手中集中,现在的总旗、小旗虽然还是低级军官,但在一些地方都沦为被剥削对象。
所以正德朝的地方勋贵体系,应该是到百户为止。
而军户更是被各种空饷,大家随便吃,随便喝,反正有底层人代为受过。
这就是为什么明代的军队平日里拉跨,一旦满饷,你就会发现他们能迸发多么恐怖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