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守陵人的使命与传承

寻踪天官墓 兰羊 1379 字 1天前

师傅坐在那张老旧的木桌前,神色凝重,招手示意我过去。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紧张,缓缓走到他身边坐下。师傅清了清嗓子,说道:“枫儿,有些事,到了该让你知道的时候了。”

“师傅,您说。”我恭敬地回应,双手不自觉地握紧。

“你可知,我家祖上本姓杜,确切地说,我也是杜景贤,也就是杜天官的后裔。”师父的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我耳边轰然炸开。我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想要开口询问,却又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得说不出话来。

师父陷入了回忆之中,缓缓讲述着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当年,建文帝为逃避他叔叔朱棣的追杀,和朝中大臣化妆成僧人,从下水道潜逃了出来。

彼时,朱棣的叛军四处搜寻,天下之大,却几无建文帝的容身之处。无奈之下,他们逃到了建文帝的老师杜天官邻水县处。

邻水县地处偏僻,民风淳朴,加之杜天官在当地威望极高,建文帝这才得以在此长期隐身。

建文帝死后,杜天官的后人念及旧主,将他以帝王之礼安葬。虽因形势所迫,葬礼没有一般帝王那般隆重,但相较于平常人,已然奢华许多。由于不敢明目张胆,便将他和杜天官一起葬于御临河边的白龙洞里,两座坟墓紧紧相连。

因白龙洞地势险要,洞里岔洞众多,一般的人根本不敢进去,一则害怕迷路,二则洞中凶险无比。

听说很多年以来,凡是进入过白龙洞的人几乎没有生还,当然站在洞口看看还是没事的。

杜家先祖留下遗训,为了建文帝和杜天官墓不被外人盗掘,杜家长子必须担负起守陵之责。当时朱棣当权,朝廷不时有密探查访建文帝的下落,杜景贤作为建文帝的老师,自然是朱棣怀疑的重点对象。

尽管杜家各方面都做得极为隐秘,但为防万一,子孙不得不改名换姓,在暗中默默守护着建文天官二陵。

几百年来,杜家子孙把看守建文天官陵当作一项神圣的使命和责任,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然而,随着年代的久远,世事变迁,人们的思想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一些落魄的杜家后人,竟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勾结外人打起了祖宗坟墓的主意。

而作为杜家每一代长子,不但肩负着带头护陵的重任,还承受着换姓的痛苦。他们虽知晓陵中的一些秘密,却只能将这些秘密深藏在心底,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秘传至下一代可信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