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寒冷,湖里的荷花虽然干枯,但假山小丘上的梅树却挂满了各色的梅花,凌霜傲雪,给这凄冷的世界多了一丝温润。
东园作为刘谨的私园,平日里外人并没有进来的资格。刘谨今日将崔长卿请到园中,足见刘谨对崔长卿的赏识与信任。
崔长卿自然明白其中的意思,心潮澎湃,道:“少主公,不知有何事相询,请少主公示下。”
刘谨边走边道:“这一趟幽州之行,虽然艰苦,但令我获益良多。今日我请长卿单独来,是有些北地的事情请教。”
崔长卿看着刘谨如此谦虚,忙呼不敢。
“长卿是并州人?”刘谨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崔长卿忙道:“是的,在下祖籍并州雁门郡。”
刘谨点点头,道:“雁门郡乃并州北门,亦是我大汉北疆重镇,早年我曾拜读《读太史公书》,雁门等长城一线边郡,百姓多尚武,果敢勇毅,上阵杀敌,悍不畏死,不知可否?”
崔长卿一时间没明白刘谨为何突然要提起自己的家乡雁门郡,但想到刘谨既然问,必有刘谨的道理。
也不敢有半丝隐瞒。
“少主公说的是,北地诸郡人人尚武,风气开放,与中原或南方风俗不同。只是,如今也不如前汉那般了。”
“哦,这是何意?”
“不瞒少主公,如今长城延边诸郡,尤其并州之地,人口结构早已经发生了变化,自从南匈奴内附,并州以北,沿着阴山向西,一直到河南地的九原郡早已经是南匈奴的牧场,汉人百姓开垦的田地数量早就不多了。”
刘谨点点头,说道:“长卿说到了点子上,其实今日我想问你的正是此事。此番去了一趟河北之地,我发现幽州缘边诸郡胡汉矛盾严峻,幽州三郡乌桓内附,整个幽州我汉人百姓数量极少,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我想你本在边郡,对此种现象应该是有认识的,不知为何会产生这种情况?”
刘谨是个好学的人,他这一次北上,虽然处理了一次和乌桓的关系的事情,用武力强行让乌桓乌延部俯首,但他明白要想真正处理好胡汉的关系问题,仅仅依靠武力是不够的。
尤其是现在北方边郡,汉人百姓人口远远不足的情况下,更是不能简单的一刀切。找到事情的缘由所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想到百十年后那场汉人的大浩劫,刘谨的心就揪起来。无论如何,不能让历史的悲剧在这个时空重演!